本文作者:访客

2025,涨价潮又来了

访客 2025-05-24 19:40:03 17076
2025,涨价潮又来了摘要: 作者 | 申公豹 鹿麓编辑 | 溪云继去年水电煤高铁涨价之后,2025年,涨价潮再一次来了。最近,全国最有钱的城市深圳,...

作者 | 申公豹 鹿麓

2025,涨价潮又来了

编辑 | 溪云

继去年水电煤高铁涨价之后,2025年,涨价潮再一次来了。

最近,全国最有钱的城市深圳,打算让自来水涨价13.05%。

不光深圳,今年,广州也涨了不少,南京则涨了26%,北京第一阶梯水价都要破五块钱大关了。

除了水费,燃气也在涨。

从23年2月到2024年9月,全国有1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调价,平均上调0.21元/方,西部某市燃气费更是“三个月翻三倍”。

此外,很多城市地铁涨价,高铁涨价,大学学费涨价,肉价、菜价也在悄悄上涨。

为什么突然之间,生活必需品开始全面涨价?

一房 落 ,万物升。

过去,我们能一直享受着价格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公共服务,全球倒数10%的水价,不到全球平均水平六成的电价,归根结论,就是四个字——土地财政。

羊毛出在羊身上。过去高涨的房价里,隐含着看不见的城市服务成本。

而随着这两年房价下行,卖地价格腰斩,土地财政开始熄火了。

2023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5.8万亿元,跌破6万亿,2024年更是跌破5万亿,为4.8万亿元。

地主手上没有了余粮,公共服务又不可能停转,总得有人承担成本,财政压力从楼市向民生平移,涨价就变成了一种无奈而又必然的选择。

除了被动原因,这一轮公共服务价格上涨,也有主动推动的因素。

2025年的十大重点工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扩大内需,

高层把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定在了2%左右。

但现在的问题是, 一 边不少企业在价格战中卷生卷死、裁员降薪 ,

另一边居民对前景悲观,除了生活必须品, 其它都捂 紧钱包不敢消费 ,相互影响陷入恶性循环,内需不足。

想要打破这种僵局,有一种策略,就是让公共服务品这些刚需品涨价,因为刚需就是最大的内需。

对于老百姓而言,就算水电煤气价格上涨,但该用的还是要用。

涨价幅度可能不大,但是赢在消费的基数足够大。

天风证券的测算结果就显示,水电燃气价格上涨4%、6%、8%,将分别带动PPI同比增速上行约0.5、0.7、1.0个百分点。

所以,短期之内,我们会看到一些有点割裂的场景:

一边是汽车、手机这些可选消费品,在降价;

而另一边是水电煤气、粮油米面这些刚需消费品,在涨价。

普通人在消费降级中省下的钱,可能又从这些刚需品里悄悄溜走。

这是发展模式转型必然的阵痛,也是我们这代人必须直面的真相——

公共服务免费或超低价的时代,真的 接 近尾声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