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北京一家老牌医疗代理商卖了3.02亿!

访客 2025-05-14 20:05:45 22347
北京一家老牌医疗代理商卖了3.02亿!摘要: 2025年5月12日晚,中国医药(600056.SH)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3.02亿元收购中国新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兴集团”)所持北京金穗科技开发有...

北京一家老牌医疗代理商卖了3.02亿!

2025年5月12日晚,中国医药(600056.SH)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3.02亿元收购中国新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兴集团”)所持北京金穗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穗科技”)100%股权。

新兴集团系公司控股股东通用技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交易完成后,金穗科技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帮助中国医药打造电商运营平台。

金穗科技在电商运营服务行业经营多年,已建立了与上游品牌方及下游平台渠道资源的深度整合,构建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共赢体系。根据公告,金穗科技主营业务为电商运营服务,运营产品涵盖个人健康消费产品、大健康等多个品类,已与飞利浦、欧姆龙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金穗科技目前的核心业务为飞利浦个人健康消费等产品的品牌授权经销。

公司将以金穗科技作为重要业务平台,深入挖掘医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行业资源,整合开发公司个人健康消费产品、健康监测、保健品类等大健康业务,将公司线上电商业务统一管理,实现电商业务的整合与升级。

京东平台商+飞利浦华北地区最大代理商

金穗科技原名为北京金穗科技开发公司,于1993年5月3日在北京成立,最早隶属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北京企业管理局。1998年底,根据战略决策,金穗科技与军队脱钩重组,作为三级子公司并入新兴集团。

自2012年开始,金穗科技进入电商领域,主要从事高端品牌线上销售运营服务,销售产品涵盖家用电器、保健食品、日用杂货。在“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金穗科技开始以自有电商平台为抓手,加速品牌拓展和业务链条延伸。公司业务平台向高端品牌营销平台靠拢。

2013年10月,金穗科技并入新兴集团下属新兴宾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新兴宾馆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428.37万元。2016年9月,根据新兴集团内部规划,公司转并入中国新兴交通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017年根据股东会决议,将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金299.77万元,资本公积转增资本1.86万元,转增后实收资本总计730万元,资本公积总计4.83万元。2019年5月,经新兴集团所属母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审批,金穗科技由新兴物流划转至新兴集团直接管理,成为集团下属二级全资子公司,其中,新兴集团持股比例100%。

经营电商业务后的金穗科技逐步发展,据新兴集团官网称,金穗科技“现已成为飞利浦品牌华北地区最大代理商和京东商城平台商”,并与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大健康产品线上销售公司,产品品类除大健康领域外,还包含电动牙刷、咖啡机、空气净化器等小家电。

在渠道拓展方面,金穗科技与京东、天猫、抖音、拼多多、得物等头部/垂直类电商均有合作。

业务逻辑方面,金穗公司通过整合创新的STI服务矩阵体系(SCM+TP+IMC),为品牌客户提供一站式电商服务解决方案,包括供应链管理大数据整合及分析赋能服务、电商精细化管理及全渠道运营服务,以及IMC整合营销服务;所涉及领域涵盖电子商务、品牌运营、数字营销等范畴。

而在业务模式方面,金穗科技主要有授权经销商模式和电商代运营模式,除了能够提供供应链管理在内的电商服务解决方案之外,还具备医疗器械、食品销售及进出口贸易等经营资质。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金穗科技未经审计合并口径资产总额8.90亿元,净资产2.25亿元。事实上,金穗科技在2021年已有出售业务的意向。这是因为,近年来,金穗科技业绩收缩明显,营收已由2021年的17.47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5.11亿元,相应的净利润由4613.06万元下降至2135.74万元。

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飞利浦业务整合及产品结构调整,导致金穗科技在收入端有所下滑。飞利浦方面表示,由于日益严峻的贸易壁垒成本,公司将下调全年盈利预期。且公司称,尽管已采取“大量关税缓解措施”,但关税政策仍将带来2.5亿至3亿欧元(约合2.83亿至3.4亿美元)的净影响。

因而金穗科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在优化产品结构,寻求业务转型。

业绩承压,靠电商翻盘?

中国医药方面则表示,未来将可以借助金穗科技的运营经验,加强在电商运营平台搭建及拓宽产品管线等方面的能力,加快实现从医药企业向医药健康企业转型,进一步实现电商业务的整合与升级。

中国医药成立于1984年,当时的名称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统一管理中国大陆医药保健品外经贸行业,并相继在各省市成立了40多家分公司,在美国、日本等国设立了10余家海外企业;1999年成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旗下企业(现已成为集团旗下唯一的医药及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平台)。

2004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改名为中国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此后公司收购了广州大光医药有限公司、新疆天山制药工业有限公司和美康九州医药有限公司股权;2013年先后收购天方药业、科益药业的股权,整体托管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中国医药初步建立了以医药及医疗器械商业为引擎,以医药工业为支撑的贸工技服一体化产业格局,产业形态涉及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进出口贸易、学术推广、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条。

随之而来的,是承压明显的业绩。

以2024年为例,中国医药营收341.48亿元,同比下降12.04%,归母净利润5.35亿元,同比下降48.91%。几个重要业务板块收入均下滑,其中医药商业同比下滑9.72%,医药工业同比下滑9.85%,国际贸易同比下滑41.82%。进入2025年,中国医药一季度实现营收82.63亿元,同比下降5.84%,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14.27%。其中,营收下降主要受临时性医疗物资保障业务规模下降影响。

事实上,中国医药已经意识到其业务可能面临多项风险,比如,国内仿制药企业同质化严重,导致医药制造业市场竞争加剧。在医疗反腐及集采等因素影响下,医药流通行业增长疲软,导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中国医药的此次拟收购,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约半年前,为了提升区域竞争力,而以自有资金6843.72万元收购通用技术辽宁医药有限公司(下称“辽宁医药”)40%的股权。辽宁医药以医药分销和纯销业务为主,同时开展部分电商销售等业务,拥有基层医疗机构客户数量已接近2000家,在辽宁省内的网络覆盖较为全面。

而让辽宁公司成为中国医药全资子公司,可利于后者进一步形成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域联动优势,整合区域内药品、医疗器械等相关优势产业资源,提升公司区域竞争优势,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行业对中国医药强化产业链布局的战略收购较为看好。根据中国医药公告,后续公司整合开发公司个人健康消费产品、健康监测、保健品类等大健康业务,将公司线上电商业务统一管理,实现电商业务的整合与升级。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