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生自拍照被“高潮针”盗图,用法律硬刚才不会一直“哭泣”

梁女士是一名大一在读学生,此前看小说时深受感动,临时起意自拍了一张哭泣的照片,并发布在了短视频平台上——在如今的网络社交文化下,这样的寻常举动却让她陷入了一场无妄之灾。据上游新闻报道,梁女士称这张照片被用于各种不当用途,壮阳药推销、旅游票务虚假宣传、相亲群组引流,这样的遭遇让人唏嘘。
毫无疑问,个人照片遭遇如此非法盗用,不仅是肖像权被侵犯,名誉权也受到极大损害。据极目新闻报道,一些视频发布者在解读高潮针时,把梁女士当作高潮针的支持者一同批判。然而,此事中还有两个更让人感到无力和愤慨的细节。
其一,与个人肖像权、名誉权遭受这般粗暴侵犯相对应的是,作为受害者的梁女士要维护自身权益并不容易。她表示,曾多次尝试在不良广告的发布平台上举报,但因需提交身份证等大量证据且审核时间长、成功率低,此前未能有效解决。
如果说主动盗用梁女士肖像的侵权人是始作俑者,那么平台方面若对这种侵权举报的处理效率低下,无异于会构成一种更深度的伤害。毕竟,被盗用的个人照片是在相关平台上被传播,如果平台消极应对,说轻点是一种冷漠,说重点是纵容侵权。据上游新闻报道,目前梁女士已报警,警方正在处理该案件。同时,短视频平台工作人员已联系她,表示会持续清理盗图内容,目前侵权情况正逐渐减少。
其二,梁女士在网络平台发声求助后,虽然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和鼓励,但也有网友发表诸如你没事发什么照片?这不赖你自己吗谁叫你乱发情绪照的等评论。如此非但不同情、反而抨击受害者的行为,不亚于制造了二次伤害。舆论对于个人权益遭遇侵害所表现出的这种复杂态度,也未尝不是相关侵权行为有恃无恐的一种诱因。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苛责,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在肖像权保护上的社会意识偏差。
希望梁女士能通过法律武器讨回一个公道,同时,面对这样的个体遭遇,也呼吁相关部门针对侵犯个人肖像权、名誉权的各类盗图行为,加大常态化打击力度。要知道,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照片的盗用门槛较低,这样的案例固然再次提醒个人应有更多的隐私保护意识,在网上晒图多些审慎,但若不能建立相匹配的法律保护机制、营造对盗图行为的零容忍共识,梁女士的遭遇便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此事引发舆论关注,已然具备了标志性意义,司法机关不妨将此作为典型案例,依法给予公正处理,早日结束对个人的侵害,也给社会树立一个正面典型——肆意盗图,侵犯肖像权、名誉权,就该付出应有代价。用法律为人们的合法权益撑腰,才能不让受害者一直哭泣。
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