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海上新山东 | “海洋蓝”交织“生态绿”,山东激活海洋生态安全的“蓝色引擎”

访客 2025-09-03 11:00:14 22080 抢沙发

新黄河记者:薛冬

海上新山东 | “海洋蓝”交织“生态绿”,山东激活海洋生态安全的“蓝色引擎”

海上新山东 | “海洋蓝”交织“生态绿”,山东激活海洋生态安全的“蓝色引擎”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因拥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洋成为山东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所在。2024年,山东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18011.8亿元,首次突破1.8万亿元关口。

近年来,山东聚焦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与此同时,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也确立了建设清洁海洋、健康海洋、安全海洋、美丽海洋、绿色海洋五大目标,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努力绘就海上山东的崭新蓝图。

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传来:2024年,山东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3.6%,继续保持全国前三,斑海豹种群数量从200头增加到400头,创成6个国家级美丽海湾,实现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生物多样性提升,在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生态安全防护方面提供了山东路径,绘就了人海和谐的美丽画卷。

共享人海和谐

初秋时节,山东日照的海龙湾,海水湛蓝、波光粼粼。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日照港最早的煤炭专用堆场,历史滚滚的车轮下,这里曾留下工业发展留下的灰色印记。改变始于2017年。日照市启动全国首例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工程,总投资超10亿元的海龙湾工程正式开工。

2019年6月,当最后一方沙土铺设完成,昔日的黑煤场正式变身为水清滩净、岸绿湾美的生态海湾,成为全国港口生态修复的标杆项目:修复整治岸线1882米,新增沙滩约46万平方米。昔日煤码头变成了风景宜人的金腰带。

如今,当人们漫步在海龙湾,清亮的风景伴着徐徐的海风,每一步都是与自然的对话。

2020年,日照市启动阳光海岸绿道建设工程,不动一棵黑松、不动一块礁石、不动一片沙滩是在设计之初就定下来的铁标准。不仅如此,在修建绿道的过程中,日照还对沿线生态薄弱的地方进行重点修复提升,修复海岸带5000多米,种植乔木2.7万株、灌木28万株,扩充绿化面积49万平方米。

海风轻拂,碧海蓝天间,一条绿道蜿蜒向前。李玉涛摄

历经3次改造提升,阳光海岸绿道于2020年7月全线贯通对外开放,它有机连接水域、绿地、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板块,将曾经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串联形成复合多元的阳光海岸带。

日照阳光海岸绿道,一条长达28公里的生态走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靳淑丽摄

后沙旺地儿荒,十里不见几个庄,黄沙从秋刮到春,提来咸水洗衣裳……这首曾在民间流传的歌谣,道出了烟台八角湾曾经的荒凉,后来又随着经济迅速的发展,这里又出现了海河流水质恶化、海岸线受海浪侵蚀、海域生物种类和数量下降等问题。

据烟台市生态环境局黄渤海新区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该局持续开展控源、清海、净滩、覆绿、修复等行动,对海滨7条雨水排海管道进行提升改造,对辖区内的入海排污口开展排查溯源、分类整治、长效监管。如今,这里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善,若是在冬日里来到八角湾,登上烟台八角湾后沙广场的观景台,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万米金沙滩浪柔沙细、鸥鸟翔集,远处碧海蓝天连成一线。

保护+修复,共享生态之美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蓝色经济加速兴起,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山东唯有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才能不断开辟发展新蓝海、赢得竞争新优势。想要发展海洋经济,生态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保障。

近年来,山东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断探索上新。除了日照海龙湾,潍坊还创新性提出柽柳+肉苁蓉的生态修复模式,实现盐碱荒滩向金山银山的蝶变;东营、滨州推进互花米草防治,率先在全国采取互花米草省市县联防联控一体化治理模式,基本遏制互花米草快速蔓延趋势。

据公开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山东争取中央资金41亿元、地方投入19.73亿元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岸线整治修复、滨海湿地修复等取得明显成效。青岛西海岸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日照退港还海建设美丽金海湾和阳光海岸绿道生态保护修复等入选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以南滨海盐沼生态减灾案例在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发布;烟台长岛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群明显恢复,江豚、斑海豹等洄游频繁……

作为海洋环境的哨兵,海洋预警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还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此山东着力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近年来已基本建立了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省管海域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据了解,全省动态完成2万余个入海排污口整治,40条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均值同比明显改善。建立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省管海域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珊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024年,山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排在全国前列。海洋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总体稳定。

图为青岛港集装箱码头,图源新华社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山东正在向蔚蓝深处进发,一个海上新山东正以磅礴之姿勇立潮头。

美编:王琳 编辑:孙菲菲 校对:高新 剪辑:王瑶华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lrpm.cn/?id=20348发布于 2025-09-03 11:00:1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青团网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208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