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原银行:万亿资产筑基石,“四个银行”定义差异化新范式

访客 2025-09-01 15:15:22 41430
中原银行:万亿资产筑基石,“四个银行”定义差异化新范式摘要: “对公存款余额3485.34亿元,市场份额全省排名第一。”“对公贷款余额4197.48亿元,市场份额全省排名第三。”——...

“对公存款余额3485.34亿元,市场份额全省排名第一。”“对公贷款余额4197.48亿元,市场份额全省排名第三。”——立志做“金融豫军排头兵”的中原银行(1216.HK),2025年上半年成绩颇丰。

中原银行:万亿资产筑基石,“四个银行”定义差异化新范式

近日,中原银行披露中期业绩,经过半年的稳健发展,该行总资产已达1.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7.30亿元,增幅3.1%。各项贷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7150.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1亿元,增幅0.1%;存款余额(不含应计利息)9436.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2.41亿元,增幅6.1%。

与此同时,各项指标持续向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5.63亿元;实现净利润21.29亿元。此外,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7%、11.18%、13.29%,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21、0.25、0.27个百分点,资本实力持续提升。

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银行业的经营与发展亦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打造独特竞争优势是区域性银行的必然选择。

历经长期探索与实践,中原银行确定了“做优政府银行、做实产业银行、做强市民银行、做大乡村振兴银行”的战略方向。在“四个银行”协同融合的驱动下,该行全面深化改革,紧盯经营重点,贴近市场、下沉一线,加快数智转型步伐,强化产业赋能。中报亮眼的“成绩单”,正是中原银行的差异化思路的生动体现。

锚定战略坐标,政银协同发展新标杆

政银合作,是资源、信息、政策和市场的强强联合,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的积极影响。翻阅中原银行的中报不难看出,中原银行正深耕政银合作沃土,全力锻造政府银行协同发展新标杆。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中原银行对公贷款余额4197.48亿元。全行对公客户总量达到48.92万户,报告期内新开户2.71万户,其中首开达标户1.28万户,占比47.23%;基础有效户4.83万户,较上年末新增380户。

从具体做法来看,首先,中原银行锚定战略坐标,筑牢服务“桥头堡”。例如建立高效的政策研究、服务响应工作机制,做到靠前服务、率先响应,积极参与省市县区各级地方政府项目布局,将信贷资源向地方政府主导产业倾斜。

据悉,上半年中原银行主动服务重大战略,大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水生态修复、南水北调干渠沿线周边生态保护治理,积极支持“两新、两重”、“三个一批”等省重点项目建设。

其次,中原银行强化综合经营,巩固合作优势。落实落细各地市政府战略合作协议,提供“融资+融智”的贴心服务。加强政务数据对接,助力数字政府建设和地方平台公司产业转型。截至2025年6月末,中原银行为全省18个地市、176个县区提供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服务,市场份额稳居前列。

此外,中原银行深化分层对接,开辟优势“新赛道”。例如紧盯机构业务代理资格空白点,提升县区级代理资格覆盖度,推动“业务链”“资金链”向地市县乡延伸。

差异化经营,构建产业银行护城河

在政银合作的浪潮中稳健前行之际,中原银行同步发力,以精准施策构建起产业银行的坚实“护城河”,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为了实现产业赋能,中原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探索差异化经营和服务机制,提升战略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产业链式服务。围绕核心企业开展链式营销,以点带面,打通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促进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二是加强产业分类经营。紧盯省管企业、龙头产业等战略客户,一户一策,柔性定价,积极采用链式服务,提升客户综合收益。三是加强特色产品应用。通过供应链金融、银团贷款、撮合融资等,加大对战略客户、产业链条的服务力度,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具体而言,针对重点客户,中原银行加强前中后台部门一体、总分支行协同,“一户一策”定制综合服务方案。聚焦深度经营,沿股权链、产业链拓展战略客户生态圈,综合运用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投行融资产品,加大与战略客户核心企业、子公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结合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实行名单制动态管理,做优分层分类经营。

数据是经营成效最有力的见证:截至2025年6月末,中原银行总行级战略客户贷款余额已达1612.56亿元。亮眼的增长曲线,印证了产业银行“护城河”构建的扎实成效。

深化零售转型,筑牢市民银行基本盘

中原银行对公业务领域展现出的强劲活力,亦离不开零售业务的发力。提供更贴近百姓生活、契合民生需求的金融服务,也让该行得以“筑牢市民银行基本盘”。

在客群经营上,该行精准聚焦代发、养老、收单、外出务工等重点群体,覆盖不同人群的金融需求。​例如,针对代发客群,迭代“e发薪”服务平台,满足代发单位B端+C端的金融与非金融需求;针对老年客群,持续丰富“幸福人生”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养老金融示范网点,明确适老化服务标准;针对新市民客群,持续围绕新市民在住房、创业、消费等重点领域需求,提升新市民群体的金融可得性和便利性;针对收单客群,持续开展支付和提现类运营活动,精细化管理定向额度权益,重点服务小微商户及潜力价值客户。

产品体系优化同样亮点纷呈:一方面持续优化储蓄产品,推出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及节日专属等特色产品,满足市民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线上化贷款服务,针对消费、经营等不同场景创新产品形态,通过“组合创新”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渠道建设则紧跟数字化浪潮,中原银行不断升级手机银行服务功能,丰富线上活动形式,同时将金融服务嵌入更多生活场景,着力搭建高频服务场景生态。

上半年该行零售业务硕果累累:截至2025年6月末,中原银行AUM余额6900.45亿元,较上年末新增446.33亿元,增幅6.92%。零售客户3615.08万户,较上年末新增71.47万户,增幅2.02%。此外,累计销售高净值产品金额107.32亿元,在全省28家银行中排名稳居第一梯队。

深耕普惠金融,擦亮乡村振兴银行金名片

从服务政府战略、赋能产业发展,到贴近市民需求,中原银行打造的差异化战略互为表里,协同发展。而在普惠金融这个时代赋予的使命下,“做大乡村振兴银行”亦是“棋局”中的重要一步。

据悉,上半年中原银行围绕服务城乡居民战略定位,在总行层面成立县域金融推动领导小组,推进人力、风险、财务、科技等资源下沉,激活基层组织,赋能基层机构,不断提升在县域市场的服务能力。

例如,积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以“产业普惠贷”“豫农贷”两款普惠涉农贷款产品为抓手,通过加强产业研究、产品线上化建设及“政银保担企协”合作等方式,为农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经纪人、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返乡创业人员等县域各类产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充分金融支持。形成粮食全产业链、中药材、香菇、辣椒、肉牛等92个产业服务方案,基本实现河南省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覆盖,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中原银行产业普惠贷累计投放48.58亿元;豫农贷累计投放人民币10.89亿元,累计服务农户9.01万户。

与此同时,中原银行坚持推进渠道下沉,持续优化完善“县城网点+乡镇网点+农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线上平台”四位一体的县域渠道服务体系,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已布设县域网点168家、乡镇网点87家、服务点近5000家;手机银行(乡村在线版)服务用户419.0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76.34万户。

“四个银行”的协同推进,不仅让中原银行找准了差异化定位,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从政府项目的深度参与到产业链的精准赋能,从市民需求的贴心响应到乡村振兴的全力投入,每一个领域的突破都为银行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可以预见,随着“四个银行”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中原银行将在稳健成长的基础上交出更加亮眼的答卷。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