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记者招待会上,国家文物局负责人诵读了这样一份手稿

访客 2025-08-31 18:24:22 18206 抢沙发
新黄河客户端北京8月31日电 (特派记者杜亚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8月31日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

招待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在回答如何依托抗战文物来讲好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的提问时,现场诵读了一份现存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东北抗联战士的《露营之歌》手稿。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诵读后,孙德立接着说,有的观众看了手稿之后说,‘这种精神,这份斗志,何等真切!何等豪迈!这样的队伍,怎么可能不奋进!怎么可能压得倒’,这就是抗战文物直抵人心、打动人心的内在力量。

孙德立介绍,国家文物局还注重发挥抗战文物诠释历史的实证作用,以准确的史实和科学的结论教育人、启迪人。文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的珍贵实物,无声诉说着日本军国主义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侵略罪行,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充分展现着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孙德立说,将进一步加强抗战文物历史研究,梳理历史细节,还原历史原貌,深刻揭示抗战历史的发展进程和胜利规律;进一步提升抗战文物的展陈水平,深耕内容建设,注重方式创新,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获得深刻的历史启示。

同时,注重讲好抗战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以英雄的事迹和光辉的形象来感染人、照亮人。文物是鲜活的、真实的,是见人见事的。孙德立现场举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珍藏的卢沟桥事变守城部队战士的钢盔,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的杨靖宇用过的马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展出的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锦旗,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陈列的沾有爱国侨领蚁光炎遇难时血迹的衣物……这一件件珍贵文物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闪耀的初心。

孙德立说,国家文物局将积极引导抗战文物的故事化表达、细节化呈现,增加陈列展览的表现力、感染力,生动鲜活地讲好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多维展现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推动全社会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李莉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lrpm.cn/?id=20056发布于 2025-08-31 18:24:2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青团网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20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