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峰山革命遗址:血沃长清中的星火,承载抗战荣光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新黄河记者:李庆斌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境内的大峰山,在不少人眼中是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是齐长城的源头,是国家AAA级旅游区。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里曾是长清革命的摇篮,是抗日战争时期长清地区坚强的战斗堡垒。
1938年,长清县革命先驱魏金三、张耀南等在此建立了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并创立了大峰山独立营,这里更是孕育了中共长清县委,成为了抗击日寇的前沿阵地。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这里上演过以少胜多的下巴伏击战,打响了开辟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枪;长清党政军民团结一心,进行过一系列顽强的反扫荡斗争;张丕田、杜甲元等15名八路军战士相继跳崖,以生命谱写壮丽之歌。
如今,依托大峰山红色资源已经建成了集爱国主义、革命优良传统和党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峰山现场教学基地,真实地再现了国难当头浴血抗战同仇敌忾共筑长城等诸多抗日历史场景。每当走进基地内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现场教学中心,看着那些陈列的历史资料,我的内心都会泛起波澜。今年29岁的王淑佳,是大峰山现场教学基地一名讲解员,每日穿梭于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用言语的力量,唤醒着每一位来访者对那段峥嵘岁月的铭记。
铁蹄践踏,星火在大山深处闪耀
从济南市区向西南行驶一个多小时,绕过蜿蜒的山路,在大峰山深处,是一座充满汉鲁西民居风格的宏伟建筑——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现场教学中心。它作为大峰山现场教学基地的核心,内藏了厚重的长清抗日历史。
据王淑佳介绍,1937年9月30日,日军的铁蹄踏入山东,12月27日,济南沦陷,仅仅过了三天,长清县城也被日军占领。日军所到之处,长清百姓陷入了无尽的水深火热。侵略者在这里制造了数不清的血案,其行径令人发指。
在馆内,一面名为《血沃长城》的惨案墙格外引人注目,暗色系的墙面上,记录着日军在长清犯下的累累血案,大彦惨案、中黄崖村惨案、水泉峪惨案……在大彦村惨案里,日军残忍杀害村民100余人,还把赵传贵、李兴木等14位老人用铁丝戳穿手臂串在一起,浇上汽油活活烧死,同时大片民房也被付之一炬;水泉峪惨案中,64条无辜生命惨遭日军屠戮。惨案墙前,一只左手手骨被陈列在展柜中,它的主人董大娘在水泉峪惨案中,被日寇砍下一只手,事发后,董大娘把这只断手一直保存,用来告诉子孙后代日寇犯下的罪行。如今,这副手骨被收录在展馆之中,默默铭刻下那段不忍直视的惨痛历史。
不过,长清人民并未就此屈服。在日军大肆侵犯,国民党军队纷纷狼狈退逃之时,山东的中共党组织站了出来,主动扛起了领导民众抗战的重任。共产党员魏金三和崔健于1937年12月初前往泰安向中共山东省委请示,发展长清抗日武装斗争,转年1月初,中共长清临时支部正式成立。1938年,长清革命先驱张耀南、魏金三等人在大峰山建立了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此后这里还诞生了大峰山抗日独立营,中共长清县委同样也在此孕育,大峰山抗日根据地自此进入了新的发展。
燎原之势,长清在不屈中新生
几名战士伏在草丛中,有的开枪,有的投掷手榴弹,远处爆炸声不断……馆内,一组群像雕塑记录了大峰山独立营成立后,一场关键战斗。据王淑佳介绍,1938年8月7日,在全营部队外出执行任务较为分散的情况下,营长汪毅率领大峰山独立营20余名战士,利用下巴村附近的有利地形,对日军展开了伏击。此战我军炸毁敌军汽车2辆,毙伤敌兵几十人,成功打响了开辟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枪,极大提振了长清军民的抗战信心。
随着斗争推进,长清的各级抗日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王淑佳介绍,1939年6月12日,长清县各区、乡选举60名代表,在七区崮头镇县立高级小学召开大会,代表们一致选举张耀南为县长,这是长清县历史上首个民主选举产生的抗日县级政权,它的诞生让长清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愈发坚定,也标志着长清的抗日斗争朝着更加有序的方向大步迈进。
黄河九十九道湾,湾湾向东流,人生九十九道坎,一个心眼跟党走。赴汤蹈火干革命,永远向前不回头。王淑佳每次为游客讲解,总会提到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创建者之一袁振在1938年创作的这首诗。在她看来,这几句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诗句,正是体现出大峰山在那个时期,共产党人为抗日,甘洒热血的情怀。
展陈中,一组名为《血战卧牛山》群体雕塑,向人们展示了他们为抗日舍生取义的精神。只见战士们站在山崖上,目视前方,表情视死如归。据介绍,1940年7月,抗日队伍在执行侦察和消灭敌人的任务时,与敌军狭路相逢,部队且战且退,最终撤到了卧牛山上,在这里,他们与千余日伪军展开了殊死血战。战斗到最后,当战士们子弹全部打光后,他们毅然决然地砸碎枪支,纵身跳下山崖,而在这14位跳崖者中,仅有5名战士得以幸存,他们也为抗战留存下了珍贵的有生力量。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长清军民的抗战环境变得愈发艰苦。日军一直把大峰山抗日根据地视作眼中钉,1941年上半年,日伪先后集结大批兵力,对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扫荡。长清境内一时间据点林立,铁路沿线和重要公路两侧碉堡密布,据统计,全线光据点就有53处之多,长清人民不仅要直面日军的残酷扫荡,还要承受日伪统治下的种种残酷压迫。
烽火不息,信仰如山照耀新时代
历经漫长的艰苦斗争,1945年8月21日,被日军占领长达8年之久的长清县城终于光复。在整个抗战期间,据不完全统计,长清(峰山)县直接被日军杀害的群众达7900余人,敌灾病饿致死65400余人,更有580余名优秀儿女在各抗日战场上英勇捐躯。而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期间,仅在长清牺牲的有名烈士就有1700余人,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宝贵生命,铸就了一座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
在现场教学中心东侧是长清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共有七八间石砌房屋,分别挂着大峰山独立营政治部旧址、长清县委旧址、救亡室、起居室、卫生室、武器展示室、政民训练班等牌子。院内的老槐树下,一块石碑上刻着大峰山革命遗址,仿佛仍能把参观者带回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让我们看到他们坚定的信念和为民族舍生取义的决心。
如今的大峰山,不仅是一处集人文古迹、红色历史与丰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1979年9月3日,中共长清县委、大峰山独立营政治部被命名为大峰山革命遗址,列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9月,被命名为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12月,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8年,大峰山现场教学基地建成。基地内,一处处场景复原,一段段珍贵史料,都在生动诠释着信仰如山、一心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峰山优良革命传统。
王淑佳说,每次讲解完大峰山的抗战历史,她的内心都久久无法平静。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感觉自己与那些革命先辈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他们的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她表示,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当下,她会继续做好这份讲解工作,让更多人知道大峰山的故事,让大峰山精神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和弘扬,希望我的讲解,能够让年轻人铭记那段历史。
摄影:李庆斌 摄像:梁明星 剪辑:梁明星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