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访客 2025-08-18 12:58:38 37786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摘要: 新黄河记者:李震 在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91号,济南传媒学校内,几间不起眼的旧屋静静矗立在角落。80多年前,这里是侵华日...

新黄河记者:李震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在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91号,济南传媒学校内,几间不起眼的旧屋静静矗立在角落。80多年前,这里是侵华日军建立的新华院,一座被称为人间地狱的集中营,也是3.5万中国抗日军民的血色牢笼。8月,新黄河记者走进新华院旧址,血墙之下,那些历史的伤疤被层层揭开:衣衫褴褛的中国战俘在刺刀威逼下蹒跚劳作,运尸车满载着僵硬躯体驶向琵琶山……这所由侵华日军第十二军参谋部直接掌管的集中营,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吞噬了1.7万中国军民的生命,成为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最残暴的罪证之一。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炼狱深处,人性的光辉却从未熄灭,新华院里也记录了无数抗争与团结的故事。那些亲历者和幸存者的口述,与校园琅琅书声形成跨越时空的和鸣,反复诵读着和平的珍贵。当记忆化作火焰,烧穿历史阴霾的同时,也绽放出了更鲜艳的红色。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新华院旧址

回望深渊:日军暴行的铁证

有些伤疤必须揭开,才能避免新的溃烂。

1943年的春天,日军在济南筑起高墙深堑,定名为新华院,其前身是1940年设立的救国训练所。新华院由驻济日军第十二军参谋部直接掌控,后由第四十三军接管,成为日军在山东地区关押、奴役和虐杀抗日军民的核心场所。

走进新华院旧址,一张张老照片撞入眼帘,历史的痛感骤然具象。围墙高耸,电网密布,四角岗楼上日军哨兵目光如鹰。院内,衣衫褴褛的中国战俘在刺刀威逼下蹒跚劳作;病号房里,奄奄一息的囚徒被老鼠啃噬面部;黎明时分,运尸车满载着僵硬躯体驶向琵琶山……

日本侵略者打着救国训练的名义,实际在这里奴役中国军民和爱国人士,甚至进行细菌研究、活体实验,我们的先辈在这里受到了非人的待遇,过着惨痛的生活。济南市天桥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峰说。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日军以华制华的恶毒管理

据资料记载,新华院占地25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为本部,院内有便门使两院可通;东院为看管犯人的日本驻军军部。整个集中营被设计成一座密不透风的死亡堡垒:围墙内外各有深5米、宽5米的壕沟,沟边设铁丝网,围墙上架高压电网,四角岗楼昼夜监视。新华院管理采用以华制华的残忍手段,日军挑选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和汉奸组成总队部,下设审问课、警备队、训练队等机构,协助日军管理战俘。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被关押者过着非人的生活,吃的是生虫的小米,穿的是死人的衣服。每天面临繁重的劳役,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殴打,甚至被杀害。赵峰说。

数据更令人窒息:从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新华院先后关押抗日军民和爱国人士约3.5万余人,被酷刑劳役折磨致死者1.5万余人,被抽血致死者100余人,被注射毒药、细菌致死者各数百人,被押送到日本和我国东北充当劳工苦役者1万余人。在那段黑暗岁月里,无数抗日军民与爱国志士的悲鸣,被彻底隔绝于世。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日军在济南犯下的罪行

暗夜微光:魔窟中的铁骨和星火

在新华院里,日本侵略者为了试验细菌和毒药的效力,以给伤病员治病为名,用战俘进行试验。

据1989年8月2日《参考消息》登载的朝鲜《中央日报》题为《日军在中国的第二支细菌部队》一文中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驻在中国山东省首府济南市的日本北支那派遣军济南地区防疫给水班,是使用人体实验疫苗的部队。它把鼠疫等各种病菌注射到中国俘虏身上,然后观察整个发病过程。济南地区防疫给水班,是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实验细菌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队完全一样的另一支部队。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当刺刀寒光笼罩集中营、细菌企图侵蚀人们的意志时,一些志士以铮铮铁骨撞响地狱之门,魔窟中的铁骨和星火,企图撞开炼狱的大门,燃起火光。

在这座吃人的魔窟里,我饱尝了日军非人的折磨和摧残,亲眼目睹了日军残杀中华儿女的暴行。在1943年11月被俘的夏方明在陈述中提到,他曾组织大家发动暴动。我串联了张德才等人,做了大体的分工:特务营的人搞大门,八路军的人搞日军宿舍。但是不知怎的被特务营的营长发现了,他报告了日特,第二天日特突然宣布点名,场子上架着机枪。他们从人群中抓出7个人,用刺刀穿死了。过了几天,又抓去了几个人,绑在电线杆上叫狼狗活活地咬死了。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夏方明才离开了新华院。

1944年冬,共产党员张建忠受组织派遣,成功打入新华院内部。他以修理机器和教犯人织布为掩护,摸清了1943年冬日寇扫荡时被捕的清河党委机关和报社同志的下落。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新华院旧址展览馆内介绍了张建忠的事迹

凭借机智勇敢,张建忠在狼犬嗥叫与岗哨环伺中秘密串联57名党员,绘制敌营布防图。在张建忠的协助下,共产党员孟庆复怀揣密信于1945年3月假借买菜种之机将魔窟真相带出高墙,又奉命返回组织地下先遣军,准备武装起义配合收复济南。其间,张建忠还利用带领战俘看戏的机会,挑动战俘与宪兵队、执法队发生矛盾,趁乱放走了17名战俘。

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当局接管了新华院,并于同年11月解散了这个人间地狱。为铭记这段历史,2007年3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将新华院旧址确定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山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骸骨证言:让历史的痛感在血脉中复活

8月15日,在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西路,原济南试验机厂院内,两座石碑静默地注视着日光。1954年,746具较完整遗骨与无数碎片重见天日,也揭开了济南历史上黑暗的篇章。

据资料记载,抗日战争胜利后,最高人民检察署于1951年着手搜集日本侵华战争罪犯的罪证材料。济南联合挖掘小组用16天的时间在万人坑挖掘8个尸穴,挖掘出的尸骨较完整的有746具,其中男283具,女7具,难以推断的456具。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15岁左右。屠杀的手段有火器杀害、锐器杀害、钝器杀害、颅骨粉碎致死以及活埋等。

这些沉默的证词,比任何证据都更令人震撼。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8月15日,琵琶山万人坑遗址碑前摆放着鲜花

1938年6月,日本济南驻军参谋部成立济南军法会议,名为审判日本军人及其家属和侨民,实为专门以公开合法的方式审判、有组织地屠杀共产党及一切抗日爱国军民的杀人机器的启动的枢纽。被判处死刑的人就送往琵琶山刑场万人坑处决;被判处有期徒刑的送济南救国训练所或济南新华院执行。

石碑寂静无声,但泥土深处,那些被削去耳鼻的骸骨仍在控诉。新华院与琵琶山万人坑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关押—屠杀体系,成为日军系统性残害中国抗日军民的重要罪证。1990年,济南试验机厂全体职工捐资,在琵琶山南麓修建了一小型纪念广场和琵琶山万人坑纪念碑,后被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琵琶山万人坑遗址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琵琶山万人坑纪念碑

新华院和琵琶山万人坑的血色记忆,已沉淀为济南城市肌理中永不愈合的伤痕,警示着和平的珍贵。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在最黑暗时刻的不屈抗争,也照亮着新时代的人——以史为鉴,珍视和平,守护来之不易的民族尊严。在和平年代的喧嚣中,有些历史常被遗忘在角落。然而,那些曾在病栋哀号的灵魂,仿佛仍在黑暗中注视着未来的一切——他们带来的不是仇恨的种子,而是以血鉴凝聚的清醒,恰似民族记忆的神经元,让历史的痛感在血脉中复活。

血墙下的深渊回响:新华院与和平书声的对望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历史无法磨灭,也不能歪曲。正视历史的发生,启迪便会清晰地摆在面前:抗日战争14年,中华民族牺牲之重,亘古未有,最终顽强取得了胜利。回溯历史,是为了激励当下,昭示未来。只有牢记先辈的血泪,才能更加奋发图强,更好地建设国家、振兴中华。赵峰说。

摄影:李震 徐超 摄像:徐超 剪辑:徐超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杨荷放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