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见大爆发,狂飙100%

翻倍基金又扎堆出现!
近期A股市场有点强,7月29日沪指再度登上3600点!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势,让重点布局这一赛道的权益基金净值走高,涌现出一批“翻倍基”。
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今年以来有16只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00%,而截至7月28日,“翻倍基”还仅有4只。
此外,还有多只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过90%,距离翻倍仅差“临门一脚”。
16只“翻倍基”
多为创新药主题基金
7月29日,创新药概念股强势爆发。当日,A股创新药板块指数涨幅达到3.23%,近20只相关概念股涨停或涨幅超过10%。
在此带动下,一批医药主题基金净值大涨,助推年内业绩走高。主动权益基金方面,截至7月29日,华安医药生物A、诺安精选价值A、嘉实互融精选A、中航优选领航A、平安核心优势A单位净值增长率均超100%,成功跻身“翻倍基”阵营。
此前,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中银港股通医药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等四只基金年内业绩已翻倍。
不仅主动权益基金涨势凶猛,指数基金的净值也在飙涨。截至7月29日,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等7只ETF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均超过100%,成为“翻倍基”。
从持仓上看,这些主动和被动的“翻倍基”主要布局创新药领域,最大限度受益于创新药今年以来的强势表现。
对此,平安基金的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在此轮医药反弹行情中,创新药有望凭借高景气度“出圈”,众多A股、H股的创新药企业或将在今年进入产品放量期。在历经多年的艰苦研发之后,中国创新药企业终于迎来报表端收入的爆发式增长,推动创新药行情演绎。
“中国创新药已进入‘有业绩、能兑现、有梦想’的黄金发展阶段:短期有研发成果落地带来的业绩支撑,中期有全球市场补位的明确空间,长期更受益于人口老龄化与健康需求升级。那些在细分治疗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临床进度领先、商业化能力突出的企业,有望在这一轮产业浪潮中脱颖而出。”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基金经理单林表示。
在华泰柏瑞研究部丁志远看来,创新药爆发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海外MNC面临专利悬崖,BD需求上升;中国药企创新药2.0时代进入收获期,供给需求整体匹配,因此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创新药出海交易加速。第二,诸多Biotech公司未来三到五年有望进入盈亏平衡拐点。第三,来自支付端、研发端的全方位政策支持。
当前估值或仍处于合理水平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及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均超过111%,两个指数的市盈率TTM分别为42.63倍、42.02倍,处于过去十年46.56%、54.29%分位。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年内上涨34.31%,市盈率TTM为58.38倍,处于过去十年89.72%分位。
谈及目前创新药板块估值,丁志远认为,创新药板块估值整体处于合理水平,内部结构有所分化;部分个股可能存在高估情况,但龙头公司估值或尚处于合理水平。
“我们在DCF模型下,给予分子端自由现金流中性的预测,倒算的隐含回报率相对可观。”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经理郑宁更是乐观认为,目前国内创新药或仍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估值合理偏低。
“尽管上涨较多,但是当前创新药的估值水平依然处于合理偏低的水平。A股和港股创新药企业的相对估值位于历史区间较低的水平。成熟制药企业的估值水平大概为3倍~5倍的PS,当前A股、H股的估值水平在4倍PS附近,而且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理应有更高的PS,当前估值压力不大。”周思聪预计,创新药行业有望成为今年医药行业乃至全市场的投资主线之一。
不建议过分追高
谈及创新药板块的配置建议,长城基金经理梁福睿表示,考虑到大盘整体呈现震荡走势,短期对创新药板块保持乐观谨慎。在他看来,当前创新药板块上涨趋势尚未看到明显拐点,不宜轻易言顶。他建议投资者在配置上做好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充分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建议过分追高。
丁志远坦言,创新药行业目前或处于2.0时代腾飞的初始阶段,但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波动较大,建议投资者结合基本面情况,控制风险波动。
单林则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单一行业可能面临政策调整、技术迭代等不可预测风险,希望投资者能够适当分散投资,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第二,基金定投可以平滑成本,但需匹配一定时间的投资周期,也可以设置一定的止盈目标,避免情绪化操作。第三,该类产品更适合做卫星仓位,风险匹配原则决定了不能在卫星仓位上有太多的风险敞口暴露。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市场中,科学的资产配置策略是守护财富增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