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高温下的东北空调荒

访客 2025-07-13 11:06:33 77574
高温下的东北空调荒摘要: “这份给‘空调以生命’的夏日清凉,是中国稳健的电力系统给予的底气。”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想象一下,如...

“这份给‘空调以生命’的夏日清凉,是中国稳健的电力系统给予的底气。”

高温下的东北空调荒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想象一下,如果东北气温最高飙到39℃,是种什么程度的热?如果还没有空调,怎么办?

这个夏天,东北地区遭遇了55年来罕见的高温天气,连中国最北端的漠河气温都连续几天突破35℃大关,地表温度更是高达65℃。

但是!东北没有普及空调。

根据《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23》的数据,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空调家底”实在有点薄——平均每百户才拥有56.8台,甚至是17.7台和13.3台,跟全国平均线差了一大截。而在浙江,这个数字是218.8台,相当于每户就有2台以上的空调。

所以,甭管是“在东北的南方人”还是“纯正东北银”,统统热到破防。

大学生们更是各显神通:操场扎营睡觉、住酒店蹭空调,甚至自发评选出了“N6联盟高校”,指的是六所没有统一安装空调的985、211院校,分别是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辽宁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于是乎,空调就水灵灵地成了东北高校招生的撒手锏。哈尔滨工业大学专门剪了条视频喊话,“哈工大学生公寓空调全覆盖,欢迎你”,还在几天前紧急发布招标公告,要花1849万采购9955台空调优先用于学生宿舍。

总之,夏天的这波高温“烤”验,刷新了大众地域间基础设施配备的差异认知。

但事实上,空调普及率的“冷热不均”,可不只南北差异,放眼全国乃至全球,都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暴增800%,东北人抢空调

随气温飙升的,还有空调的销量。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空调市场全渠道销售额达485亿元,同比增长16.3%;销量达1593万台,增速17.5%。按一个月活动期算,平均每天卖掉了超50万台空调。

这里面,当数东北老铁买的“最猛”。

以6月23日—29日、6月30日—7月6日两周数据为例,黑龙江省线下空调市场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17.68%和438%,吉林省线下空调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28.76%和788.4%。

如果分价格段来看,线下渠道的高端市场提升明显,线上渠道则是 低价机型份额提升较大。

数据显示,今年“ 618”期间,线下市场中,4500元以上的挂机销售额占比从18.33%上升至22.05%;柜机则在9000元以上的价格段占比上升明显。线上市场中,2000元以内的挂机销售额占比,从2024年的35.8%大幅上升至2025年的46.8%。

而销量的集中爆发,可把安装师傅们卷进了“冰火两重天”。

喜的是顶着烈日装一台空调能拿30—50元高温补贴,旺季一天光补贴就能破千元;愁的是安装订单洪水般涌来,比如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的安装量7月同比激增300%,有企业甚至创下单日安装24.5万台的史诗级纪录。

东北更是成了需要“驰援”的安装前线:海尔从外省征调300余名安装精锐火速入哈;苏宁易购联合各大品牌,紧急增设200人的安装队伍,以保障日均安装率95%以上;美的抽调6个城市超150组跨区域服务工程师奔赴黑龙江、吉林等地……

实际上,空调卖爆的背后,既有高温物理攻击的持续施压,也得益于促销活动叠加国家补贴的“钞能力”助攻,推动消费者需求转化为实际销量。

当然,还有生产端开足马力的支持。有数据显示,6月国内家用空调排产2075万台,同比增长17%;其中内销排产1372万台,同比增长35.4%。

中国家庭,户均1.5台空调?

从全国范围看,空调普及率的“冷热不均”,整体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征。这个格局,跟经济发展和气候炎热程度基本“对上了号”。

空调拥有量最高的前五个省市,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平均每户家庭有2台以上空调。进一步看排名,素有“中国四大蒸笼”之称的重庆、武汉、南京、南昌四市,除南京和重庆外,所在省份空调拥有量都没有排进前十。

而要说空调界的佛系选手,其实东北还算不上,而是青海、西藏、云南,每百户空调拥有量分别为1.6台、5.8台、6.6台。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毕竟人家自带“天然大空调”(高海拔凉爽气候),空调需求自然躺平了。

从全国均值看,中国每户家庭的空调拥有量约为1.5台。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全国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达到145.9台。其中,城镇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71.7台,农村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05.7台。

放大到全国超过4.9亿户家庭的庞大基数上算,全国空调总保有量早已突破7亿台。而且随着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如今全国每户家庭的空调拥有量还在增长。

说到需求,消费者如今早已不满足单纯制冷,而是恨不得给空调叠加多重buff。中怡康的调研数据显示,能效高、送风舒适、噪音低、外观设计好看、匹数合适是家用空调消费关注的最重要五个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养宠家庭来说,最最重要的功能是智能联网。

“人不在家,远程开空调救狗命”才是真刚需。奥维云网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在2024年智能空调的销售中,线上、线下具备智能Wi-Fi技术的空调分别占到81%和91%。

空调,欧洲的“奢侈品”

接着,我们把视角转向全球。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的家庭空调普及率在60%左右,美国、日本家庭的空调普及率则高达90%,位居世界前列。

而一向发达的欧洲,空调普及率并不高。在英国和德国,这一数字仅为5%不到。即使在最炎热的南欧,也很少有家庭空调普及率超过50%的国家。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2023年公布的数据,意大利的空调普及率为48.8%。

实际上,20年前的欧洲并不需要空调,因为没那么热。如今全球变暖,让欧洲的夏天越来越难熬。今年6月,欧洲多国气温持续突破40℃,铁路停运、学校停课、公共交通瘫痪,甚至已有多地报告与高温相关的死亡案例。

但当下的现实是:欧洲热死人了,但还是开不起空调。

首先,买空调就像买奢侈品。设备价格从几百到上千欧元不等,但这只是“入场券”,真正的“大头”在安装费。法国、德国等地的安装费动不动高达1500欧元,某些地区更夸张,买空调+装空调的总账单能飙升到7000欧元(约合5万人民币)。

其次,是承担不起的电价。在意大利等南欧“火炉”,夏天开空调的电费,能占到家庭月收入的5%,这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最后,安装空调堪比闯关游戏。在很多欧洲国家,装空调得先经过邻居、房东,甚至政府相关部门的重重审批,流程难度堪比中国的老楼加装电梯。

试想一下,热浪来袭时,看着漫长的审批单,心里是不是更“火”了?

但在高温加持下,大多欧洲家庭过五关斩六将,用钱包为生存投票。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家用空调对欧洲的出口量,同比增长31.5%,总数高达1277.3万台。另据国际能源署报告数据,到2050年,欧盟的空调数量可能会增至2.75亿台,是2019年的两倍多。

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组装出口欧洲的空调机

7亿台空调的背后的“隐形超能力”

最后,聊聊给“空调以生命”的电力。

上周,不少官媒悄然报道了一条新闻:“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高出1.5亿千瓦,较刚过去不久的6月底上升2亿千瓦,相当于同时点亮了146.5亿盏100瓦的灯泡。在这股电力洪流里,空调就是头号“吞电兽”。

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其中,江苏电网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高负荷较春季平均增长近4000万千瓦,约90%的增量负荷为空调制冷用电。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用电量“炸”成这样,全国也未出现大面积停电——工厂照常轰鸣,百姓空调照吹,城市灯火通明。

实际上,这份淡定背后,站着中国特高压电网这位“超级快递员”。

当德国人还在为2.8元/度的电费肉疼,咱们的特高压电网已实现0.01秒从新疆送电到重庆,也就是2000公里眨眼即达,覆盖范围和效率更是直接登顶全球王者。

更硬核的是,2024年中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占全球发电量近30%,相当于2.5个美国或5个印度的发电总和。

回想20年前,夏天除了汗流浃背还得忍受随机断电。如今,这份给“空调以生命”的夏日清凉,是中国稳健的电力系统给予的底气。

这场高温“烤”验也在提醒我们:清凉,在21世纪中叶,已不再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需要国家实力、社会协作与技术创新共同构筑的现代生活基石。

保障这份“清凉自由”,关乎生存尊严,关乎发展公平,更关乎我们如何在一个愈发炎热的星球上,构建可持续的未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