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拼多多驿站:618前夕搅局物流大战?

访客 2025-05-15 19:14:11 56471
拼多多驿站:618前夕搅局物流大战?摘要: 文|郭梦仪 618电商大战的硝烟还未燃起,物流赛道已率先打响“前哨战”。日前有消息显示,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快递代收业...

文|郭梦仪 

拼多多驿站:618前夕搅局物流大战?

618电商大战的硝烟还未燃起,物流赛道已率先打响“前哨战”。

日前有消息显示,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快递代收业务已正式被命名为“拼多多驿站”,并开始支持送货上门服务。

自2024年下半年起,拼多多便开启驿站版图的“狂飙”模式,拿证速度堪称“狂飙”,9月拿下5省市经营许可,10月再扩6地,2025年直接将版图铺向青海、吉林等偏远地区,甚至深入县级市场的“毛细血管”。

这场布局并非突发奇想。早在2022年,多多买菜就已悄然“练兵”,凭借“千人地推”与高额补贴,用短短四个月时间实现代收服务点日收件量3000万单,创下行业纪录。

然而,高歌猛进背后,隐忧也在浮现。前期设备投入、门店运营的高额成本,叠加持续的补贴支出,让盈利之路充满挑战。快递驿站12-18个月的平均回本周期,即便有平台扶持,仍可能在补贴退坡后显露压力。

未来,拼多多究竟是效仿阿里构建全链条物流闭环,还是延续轻资产模式专注技术赋能,成为行业热议焦点。

更关键的是,物流江湖早已是巨头林立。

菜鸟驿站坐拥超10万站点的庞大网络,京东物流靠“次日达”圈粉无数,中通兔喜、圆通妈妈驿站也扎根多年。拼多多驿站这匹“黑马”,能否凭借社区团购与快递代收结合的创新模式,在这片红海中撕开一道口子?

01加速开城,拼多多野心勃勃

如此迅猛的扩张,靠的是堪称“杀手锏”的加盟政策。

拼多多开出的条件极具诱惑:新开驿站每天保底500单快递量,每月至少2000单,件量越多补贴越丰厚,而且0加盟费,仅需缴纳设备押金。

加入拼多多驿站首月,在平台扶持下,日均快递代收量从300件飙升至1200件,每单0.6元收入,再加上承包区业务和补贴,月入轻松破万,比之前干的驿站要赚得多。

多多买菜积累的数百万线下网点,一旦启动物流开关,就能直接转化为物流的先头部队。为打响品牌,拼多多近期已开始要求驿站站长“搞门头”,也就是统一张贴“拼多多驿站”相关标识及宣传物料。

而且,买菜用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到店自提商品的习惯,这为多多驿站带来了天然的流量。

这种极具诱惑的“躺赚”模式,在行业内引发了强烈震动。

还记得2019年菜鸟裹裹推出“1.8元上门补贴”政策时,整个行业像被注入了强心剂。

资本的游戏规则简单粗暴:用补贴培养用户习惯,用规模碾压竞争对手。

当时的北京,不少小区蹲守的菜鸟地推,支起了小桌子,摆了一排排的鸡蛋。他们教大爷大妈用APP查件,免费送鸡蛋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但转折来得猝不及防,补贴下降加速了。就连万众期待的2023年双十一,没有任何的增量补贴,让这些驿站有了一种强烈的不安感。

因此,这次拼多多的补贴,也让不少驿站老板甚至连夜更换门头,从原本的菜鸟驿站转投拼多多怀抱,希望能薅一把羊毛。

拼多多驿站这波操作,早在多多买菜时期就埋下了“伏笔”。

回溯到2022年2月,多多买菜在社区团购战场上厮杀时,就悄悄与三通一达、极兔、邮政等快递巨头达成合作,试水快递代收业务。

根据他们彼时的说法,首批使用其系统的代收点可享受四大补贴,其中包括3000元入驻补贴、包裹补贴每天最高500元、免费短信和智能语音通知,以及入驻即送PDA与打印机等设备。

当时,多多买菜凭借“千人地推军团”和“疯狂补贴战术”,快速收割大量代收点,疯狂积累线下网点资源。国金证券研报数据堪称炸裂——2022年多多买菜代收服务点日收件量高达3000万单,而阿里菜鸟驿站达到这个数字,花了7年。

但当时拼多多并不具备经营快递业务的资质,所以快递代收业务遭到了多地邮政管理局的紧急叫停。随后他们虽然盯上了菜鸟驿站想要“借鸡生蛋”,但最终被判决构成不正当竞争。

有了此前这些经验的拼多多,自然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在此次卷土重来之前,2024年他们便已在上海、无锡、徐州、南京、滨州、淄博、济南等地,陆续获得开办服务站经营快递业务(信件除外)的许可,且许可证有效期大多到2028年、2029年。

02拼多多的豪赌能否回本?

不过,看似风光的扩张背后,拼多多驿站正面临“烧钱大战”。

拼多多2024年年报显示,其营收成本同比增长68%到1539亿元,主要原因就是履约费用(包含物流相关支出)的激增,其中很大一部分开支就用于驿站的扩张与运营补贴。

看似诱人的“零加盟费+高额补贴”模式,实则如同一个不断吞噬资金的无底洞。

每个驿站都面临着沉重的成本压力。商业数据派从青岛一家刚贴了拼多多驿站的小超市了解到,包含设备购置、门店装修等一次性投入动辄5-8万元,而房租、水电费、人工成本等日常运营费用更是逐月攀升,现在一个月的运营成本大概在2.5万元左右。

据行业调研数据,一线城市单个驿站月均运营成本约3-5万元,二三线城市也普遍在1.5-3万元之间。

业内有句话叫“快递驿站回本周期12-18个月”,拼多多驿站也逃不过这个“魔咒”。部分新站长虽然前期靠着平台补贴赚得不错,但随着业务摊子越铺越大,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

平台为了吸引站长和用户,砸下的补贴堪称“豪横”。但问题来了,一旦补贴减少,部分站点可能瞬间从“盈利小能手”变成“亏损大户”,这对拼多多的资金实力和持续投入能力,是一场严峻考验。

回顾菜鸟驿站的发展历程,其也曾深陷成本过高的泥潭。

早期,菜鸟驿站为快速扩张,采取高额补贴吸引站长加盟,同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系统开发和网点建设。

数据显示,菜鸟在2016-2018年期间,物流相关投入累计超过500亿元,导致阿里巴巴集团物流板块连续多年亏损。

为解决成本难题,菜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通过与快递公司深度合作,降低包裹处理成本;另一方面,优化系统和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人力和物力浪费。经过多年努力,菜鸟驿站逐渐实现盈利,2023年菜鸟网络营收达658亿元,净利润率提升至8%左右。

与菜鸟相比,拼多多驿站面临着相似却又更为严峻的成本挑战。

菜鸟依托阿里巴巴庞大的电商生态,拥有稳定的快递单量来源和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拼多多虽然用户基数庞大,但电商业务的利润率相对较低,持续的高成本投入可能会对其整体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

当然,这还只是物流末端,如果要继续深入布局,是不是会开始瞄准全链条物流了?那拼多多在物流布局上,拼多多到底是要“对标阿里,all in全链条”,还是继续走“轻资产路线”?

要知道,阿里通过菜鸟驿站整合仓储、配送等环节,打造了全物流链条闭环。拼多多手握庞大用户和高频交易场景,完全有可能复制阿里模式,打通从仓储到配送的各个环节,构建“电商+社区团购+快递”的超级生态,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不过拼多多之前提出的“新物流”技术平台,走的是轻资产、开放路线。其曾提出的“新物流”战略,重点强调通过技术赋能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

从财务角度来看,重资产布局全链条物流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回报周期长;而轻资产模式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难以对物流环节进行有效把控。

因此,拼多多的终极发展之路不会是菜鸟,而是利用算法和数据,让现有的物流体系为己所用,走轻资产模式。

03拼多多能否搅局成功?

拼多多的突然发力,彻底打破了物流江湖原有的平静。

本身,物流行业就已巨头林立。菜鸟驿站凭借超10万个站点的庞大网络,稳坐“头把交椅”;京东物流靠自营模式和“次日达”“小时达”的高效配送,收获大批忠实用户;中通兔喜驿站、圆通妈妈驿站等快递老牌玩家,也依托自身物流网络,在末端配送市场站稳脚跟。

然而,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消费者的吐槽声却从未停止。包裹丢失、错拿、配送延迟、取件流程繁琐……这些“老大难”问题,成了现有物流体系的“痛点”,也给了后来者“破局”的机会。

在电商行业流量争夺日趋白热化的当下,拼多多对末端物流服务的布局,堪称一招精心谋划的“战略妙棋”,蕴含着双重战略意义。

于流量竞争的“生死战场”而言,自建多多驿站网络犹如为拼多多筑起一道坚固的“护城河”。在用户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谁掌控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触点,谁就握住了流量入口的“金钥匙”。

通过密集布局驿站,拼多多不仅能将自身庞大用户群体牢牢锁定在生态闭环内,防止被竞争对手“截胡”,更能凭借便捷服务吸引其他平台用户“倒戈”,如同在电商流量的汪洋中不断拓宽自家“蓄水池”,为后续业务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而从用户体验的“升级赛道”来看,驿站的线下服务网点则化身成拼多多优化服务的“关键支点”。以往令人头疼的退换货流程,常常成为影响用户购物体验的“绊脚石”。

如今,依托驿站的线下服务能力,逆向物流流程得以大幅优化,退换货变得轻松便捷,用户不再因繁琐的售后流程而却步。这不仅显著提升了用户的消费体验,更让用户对平台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与归属感。

这场由拼多多驿站掀起的物流变革,不仅关乎拼多多自身的商业版图扩张,更推动着整个行业迈向新的竞争维度。

未来,谁能在服务与成本间找到最优解,谁就能在这场物流大战中脱颖而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