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程旅行半年赚15.6亿:87%非一线用户扛大旗,出境游困局难掩增速焦虑

文丨罗曾
一张张机票、一间间客房的背后,非一线城市居民正成为中国旅游市场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
8月18日,同程旅行(00780.HK)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同程旅行实现营收90.5亿元,同比增长11.5%;经调整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28.6%。第二季度营收46.7亿元,同比增长10%;经调整净利润7.8亿元。
拆解收入结构可见,三大业务板块呈现分化态势:
住宿预订业务表现突出,上半年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长动力源于用户消费升级,非一线城市对中高星酒店、精品民宿及度假别墅的需求占比持续提升,推动板块收入高增。
交通票务业务贡献主要收入,上半年实现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国际机票业务成为亮点,二季度票量同比增长近30%,创历史同期新高,反映出境游需求持续回暖。
包括包括酒店管理、广告服务等在内的其他业务收入达到13.6亿元,同比增长24.1%,成为业绩补充动能;但度假业务受东南亚安全问题冲击明显,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8.0%,降至6.62亿元,成为短期业绩拖累项。
上述业绩增长的核心逻辑,在于用户规模与单客价值的双重提升。截至二季度末,同程旅行年付费用户达2.52亿,同比增长10.2%;客均收入(ARPU)提升至72.2元,同比增长13.9%。值得注意的是,平台超87%的注册用户来自非一线城市,这类用户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已成为公司用户增长与收入贡献的绝对主力。
支撑这一现象的,是同程在交通产业链“毛细血管”的深度渗透:上半年构建了包含汽车票、跨城巴士、公交、地铁等普惠出行网络,旗下城市通服务覆盖全国超100个城市。同时,普惠出行服务拉动新用户激增,二季度航空出行首乘用户规模环比增长241%,推出的“首乘无忧”服务已覆盖全国20余个机场,进一步扩大用户基本盘。
但亮眼数据之下,增速放缓与结构性短板仍需警惕:数据显示,二季度同程营收同比增速降至10%,较去年同期的48.1%大幅下滑,且已连续3个季度放缓,反映出后疫情旅游复苏红利逐步消退后的增长压力。其中,交通票务业务上半年增速11.6%,但二季度单季增速仅7.9%,较前期高速增长明显回落;另一度假业务更是直接呈现下滑趋势,同比降幅达8.0%。
不仅如此,国际化布局方面,同程亦滞后,2024年同程出境游预订量市场份额仅10.9%,远低于飞猪的29.6%与携程的48.3%,出境游相关收入占比不足15%,显著落后于头部竞品。而此次东南亚安全问题导致度假业务下滑,进一步凸显其国际化布局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