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无人驾驶全球开跑,中美谁先冲线?

访客 2025-05-14 12:41:24 47843
无人驾驶全球开跑,中美谁先冲线?摘要: 安全是出海入场券。作者|景行编辑|杨舟“无论是让车、切线,还是驶过环岛,自动驾驶汽车均表现出色。”5月10日,以...

无人驾驶全球开跑,中美谁先冲线?

安全是出海入场券。

作者|景行

编辑|杨舟

“无论是让车、切线,还是驶过环岛,自动驾驶汽车均表现出色。”

5月10日,以第一名香港乘客的身份,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在香港公开道路体验后,评价萝卜快跑无人车“与一般车辆无异”。

萝卜快跑在香港的局面正在逐步打开。

4月3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运输署宣布,扩大萝卜快跑无人车在香港的测试区域,范围从过去的单一路段进一步延伸至更复杂的公共道路及小区,并进一步验证多台车早晚高峰测试。

不仅仅是在香港,这段时间,萝卜快跑频频踩下了出海油门:4月18日与迪拜道RTA签约,在迪拜开启大规模无人驾驶布局;今年3月,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试乘后欢迎萝卜快跑到新加坡;在中东,萝卜快跑先后落地迪拜及阿布扎比。

而受出海利好消息影响,当地时间5月12日,百度美股开盘上涨超5%。

背后是无人驾驶行业向全球扩张的热潮。

自2013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自动驾驶汽车的分级标准至今,无人车赛道经历多年角逐,形成了以中美企业为核心的竞争格局。如今,行业焦点向全球市场转移,谁拿到更多全球市场的入场券,谁就能抢到先机。

今年3月底,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将于6月在奥斯汀实现载客;4月,Waymo无人驾驶汽车首次走出美国,在日本东京的公共道路上展开测试。

在这场竞争中,速度固然重要,但更要看谁能拿出稳妥可靠的技术与产品,赢得当地政府信任。

01 无人驾驶出海,安全是底线

能否在全球市场落地,取决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稳定性。尽管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实现落地,但一个前提条件不容忽视,在落地前,无人驾驶企业必须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对地方政府来说,引入无人驾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2018年3月,Uber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自动驾驶测试发生致死事故,当地自动驾驶路测随即叫停。州长Doug Ducey在致Uber的信中写道:

“我发现(事故)视频令人担忧,它提出了很多关于优步在亚利桑那州继续测试的能力的问题,作为州长,我的首要任务是公共安全。”

萝卜快跑此次突破的香港市场,更以地域狭小,人口众多,“毛细血管”多而著称。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表示,香港的自动驾驶进程必须以安全为大前提:

“自动驾驶的发展除了要跑得快,更重要是要跑得稳、跑得远。”

萝卜快跑的解法,是在硬件上做出足够多的安全保障。以萝卜快跑六代车为例,搭载了40个传感器,AI感知比人眼看的更全更远,360度无死角,探测距离可达440米,是人眼目视极限的7倍。

而安全冗余系统,萝卜快跑六代车上共有十套,覆盖了无人车的定位、制动、感知、计算、转向、网络等所有安全架构。

在今年2月的世界政府峰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透露,萝卜快跑的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员的1/14,其安全性比人类司机高出十倍:

“每年全球有超过10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但有了Robotaxi,死亡率可以大大降低。萝卜快跑已经落地服务了两三年,还没有发生任何严重事故。”

这成为萝卜快跑在香港打出闪电战的核心原因。

据了解,去年12月萝卜快跑进入香港北大屿山进行道路测试,实现安全行驶14000公里,仅用五个月就获批实现扩区扩量测试,以及载客试运行,成为香港市场唯一一家取得实质进展的无人驾驶企业。

萝卜快跑在香港的成功落地给行业的启示是,先从复杂场景切入,或是无人驾驶扩张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在最复杂的车流密集区落地,无人驾驶企业才能积累更多的长尾场景处理经验。

在今年的世界政府峰会谈话中,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感叹内地路况的复杂多变:

“你会遇到不知哪个方向来的车辆变道,甚至是在车流穿行的摩托车,有时你要超越前方的大巴车,这并非想象,而是中国很多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的一幕。”

但内地复杂城市道路积累的经验,如今成为萝卜快跑开辟海外市场的利器。无论是与香港运输署还是迪拜RTA合作,乃至全球政要的积极表态表明,萝卜快跑在经历国内历练后,已经具备快速出海的技术竞争力。

02 Robotaxi全球竞速,为何中国领先一步?

当前,无人驾驶市场已经进入中美两国对垒周期,只有少数的头部玩家,能够在这一市场看到曙光。

当地时间5月12日,知名投资机构ARK Invest创始人,号称女版巴菲特的凯茜·伍德增持百度,自今年3月建仓百度以来伍德连续六次加仓。在相关节目中伍德评价,10年前预期能够实现无人驾驶的公司,目前只有三家成功落地,分别是美国的Waymo、特斯拉和中国的萝卜快跑。

在保障极致安全以外,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同样是头部玩家的竞争核心。根据ARK的预测,到2030年,无人车的电池成本将在赖特定律预期下大幅下降,无人驾驶量产车型成本可能降至1.5万美元以下。而中国的价格优势可能促使当地企业加快海外布局。

在2025世界政府峰会上,李彦宏阐释了百度的产品哲学:“你必须拿出成本更低的技术,才能实现无人驾驶落地。”

而在特斯拉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嘲讽了Waymo一番:“Waymo的问题在于成本过高,简直是赔本买卖。”

在去年的“We,Robot”发布会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未来的CyberCab 无人车成本将低至2.5万美元,预计于 2026 年投入生产。

但形势正在向着有利于萝卜快跑的方向发展。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售价仅为20.46万元,整车成本相较于五代车下降 60%,在比特斯拉CyberCab提早两年落地的同时,整车成本是Waymo的1/7。

当前,无人驾驶头部厂商均已实现车内无人的自动驾驶能力。在此背景下,谁能积累更多的实际运行数据反哺研发端,谁就能在复杂环境应对及不同地区适应中取得优势。

例如,Waymo稳居全球无人驾驶第一梯队,固然离不开其起步时间早,及母公司的坚持投入。但其投入运营后,美国多城市予以政策绿灯支持,使其迅速积累实测经验形成优势。

Waymo表示,将通过进入东京测试,来适应左侧交通市场,并在这座人口密集的超大型城市积累经验。在Waymo规划中,日本本土司机将成为无人车的驾驶者,而Waymo则负责积累测试里程及右舵左行市场的数据资产。

当下,萝卜快跑向香港、中东市场的进发同理。扩大香港市场的测试规模及范围,意味着萝卜快跑站稳占全球三分之一份额的右舵左行交通市场;落地中东则意味着能够突破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将进一步增强无人驾驶的技术适应性和泛化能力。

而无人驾驶的出海浪潮不可能仅限于此,未来欧洲、拉美、东南亚等更大市场将是行业竞争的重要阵地。在萝卜快跑打赢出海第一战后,中国无人驾驶企业已经拿到重要的先发优势。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