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权力大洗牌!成都、长春、武汉,话语权最强

访客 2025-05-12 12:09:32 67160
权力大洗牌!成都、长春、武汉,话语权最强摘要: 作者:余飞这几年,接连有14个省与自治区设立了省域副中心城市。一方面是为了化解省会与首府城市的拥堵不堪的城市病。另一方面...

作者:余飞

权力大洗牌!成都、长春、武汉,话语权最强

这几年,接连有14个省与自治区设立了省域副中心城市。

一方面是为了化解省会与首府城市的拥堵不堪的城市病。

另一方面则是形成双核乃至三核、四核,一起带动全省全自治区产业、经济发展。

然而这种情况下,无法避免一种局面,就是副中心城市与省会城市分权,对城市格局进行新一轮洗牌。

这篇文章,就来分析一下,内地27个省会城市与首府城市,谁最有话语权。

中国内地27个省与自治区发展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均衡模式,省内有多个中心,省会或首府并不构成一言堂。

典型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内蒙古、河北等。

另一种则是一城独大模式,省会或首府城市拥有最强话语权,典型如四川、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安徽、宁夏、甘肃等众多地区。

老大话语权,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如何将它转变为具象的、可以比拼的指标?

有三个角度:

第一种是从行政级别看。第二种是省会和首府占全省(自治区)的GDP比重,也即经济首位度。第三种是老大与老二的差距。

其实这个话题2023年本号根据2022年的数据写过一次,但时隔两年,局面又有了新变化。

01

先看城市级别

从行政级别来看,拥有计划单列市的广东、浙江、福建、山东、辽宁5个省的省会,话语权最弱,尤其是福建省会福州。

在行政级别上,广州与深圳、杭州与宁波、济南与青岛、沈阳与大连,都是副省级城市,级别相当。

但福州的级别不如厦门,福州是地级市,虽然是省会,但省会不是行政级别,厦门的行政级别是副省级城市,要比福州更高。

此外,深圳、宁波、青岛、厦门、大连都是副省级城市兼计划单列市,顶着计划单列市头衔,这5个城市都享有省一级的财政权限,相当于经济直辖市,或者半直辖市。

从财政角度来看,计划单列市可以看作财政直辖市。拥有财政自主权。理论上财政只需上交一部分给中央,无需上交省里。但实际上,这些年五大计划单列市都上交了少部分给省里。

在财政管辖权方面,省会对计划单列市是没有管辖权限的, 这就削弱了这5个省会的话语权。

成都、武汉、西安、南京、长春、哈尔滨 这6个省会,由于在省内既是省会,又是副省级城市,城市级别比其他城市都要高出一个身段,拥有最强话语权。

02

从首位度角度看

直接上数据。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地统计局

从首位度来看,话语权最高的非银川、长春莫属,两个省会的首位度均超过50%。

换言之,宁夏、吉林一半以上的经济都装在了省城的口袋。

西宁也接近50%。

这些数据相当惊人,带来的结果便是,一省只有一城。

西安、哈尔滨、成都、拉萨、武汉的首位也超过了三分之一。海口接近三分之一。

以上这些省会与首府城市在省内毫无竞争对手,拥有极强话语权。

长沙、沈阳、合肥、昆明、贵阳超过四分之一。

话语权最弱的省会,则是南京、济南、呼和浩特、石家庄,首位度均低于五分之一,也是存在感最弱的四个省会与首府城市。

这几个省会的典型特点便是,省会经济实力不如其他城市。江苏经济第一城是苏州,山东经济第一城是青岛。

内蒙古经济第一城是鄂尔多斯,第二城是包头,首府呼和浩特经济地位只能排第三。

石家庄的首位度虽然不是倒数第一,但本号认为,其是全国话语权最弱的省会,没有之一。

因为他的话语权仅局限在冀南地区。

在之前分析各省到底是强省会模式好还是均衡发展模式好的文章中,我着重强调过,河北省看似均衡发展,但其实是被迫均衡。

河北其实一直想走强省会路线,带动全省发展。但奈何河北特殊的版图,限制了它这一想法。河北被北京、天津两座直辖市拦腰一分为二。北部的唐山、张家口、承德都在被北京天津虹吸,石家庄的话语权很弱。

中部地带的保定、廊坊、沧州其实也是仰望着北京和天津。石家庄的话语权也就在冀南邯郸、衡水、邢台。所以石家庄一直难以做大,河北也就一直不上不下处在尴尬的位置上。

03

从老大与老二差距来看

从老大与老二差距来看,27个省与自治区中,广东、江苏、山东、辽宁、河北、内蒙古6地区的省城,GDP并不是省内第一。

其余21个地区,省城都是省内的经济扛把子。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不妨以“1”和“2”为两条界线。

也即当老大等于2个以上老二的经济规模时,拥有较强话语权,当老大的实力低于老二的两倍,那话语权较弱,当老大不如老二时,也即小于“1”,话语权最弱,由此可以看到:

第一,一眼可以看出话语权很弱的省会与首府城市分别是广州、南京、呼和浩特、沈阳、济南、石家庄。

这6个省会与首府都处在双中心乃至三中心的省域中,经济实力都比老二要弱。尤其是呼和浩特,GDP不仅比老二鄂尔多斯要低很多,比老三包头也要低不少。呼和浩特只等于0.65个鄂尔多斯。

石家庄等于0.82个唐山,济南等于0.81个青岛,沈阳等于0.95个大连,南京等于0.69个苏州,广州等于0.84个深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第二,杭州、福州、南昌、南宁、贵阳、西安、乌鲁木齐,话语权偏弱。

这7个省会与首府城市尽管都是各自省内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但相比于老二的优势并不够明显。

比如贵阳只略比遵义高一丢丢。

杭州比宁波高不了多少。南昌、南宁、西安、乌鲁木齐都没有达到各自省(自治区)内老二大庆、赣州、柳州、榆林、昌吉的两倍。

第三,成都话语权最强。

从老大与老二角度来看,成都话语权太强了,GDP是省内老二的五倍以上。

成都等于5.41个绵阳,在四川省内是一柱擎天般的存在。

其次是长春,等于4.67个吉林市。

武汉等于3.41个宜昌,兰州等于3.08个庆阳,话语权也是相当强悍。

老大GDP是老二两倍以上的省城,分别是太原等于2.05个吕梁。山西第二城之前是长治,去年吕梁超了长治位居山西第二。

哈尔滨等于2.14个大庆,合肥等于2.64个芜湖,郑州等于2.5个洛阳,长沙等于2.98个岳阳,南宁等于2.03个柳州,海口等于2.44个儋州,昆明等于2.25个曲靖,拉萨等于2.13个日喀则,西宁等于2.2个海西州。

总结来看:

综合城市级别、首位度、老大与老二差距三个角度来看,27个省会与首府城市话语权最强的,非成都、长春、武汉莫属,尤其是成都、长春。

这三个省会都是省内唯一的副省级城市。

长春首位度超过了50%,成都、武汉的首位度也超过了三分之一。

成都是绵阳的5.41倍,长春是吉林的4.67倍,武汉是宜昌的3.41倍。

话语权最弱的则是石家庄、南京、济南、呼和浩特、广州。

五个城市的首位度均是倒数,GDP均不是省内第一,与老二差距都较大。

尤其是石家庄和呼和浩特,城市级别还低,只是地级市。

04

话语权强好,还是弱好

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提问方式是,强省会好,还是均衡发展好?

本号这几年一直强调着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

强则兼顾,弱则核心。

很多人认为,强省会是对省内其他城市的压榨。

但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对于内陆省与自治区来说,唯有强省会才能有盼头。

强省会与均衡发展,无所谓好坏,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或者可以这样说,强省会与均衡发展,只是地区发展不同时代、不同实力的需要。

一言以蔽之,强省会与均衡发展,都是时代选择的结果。

广东、江苏、福建、山东、浙江、辽宁的均衡模式,都是时代选择的结果。时代选中了深圳、厦门、青岛、宁波、大连为计划单列市,时代成就了东莞、佛山、苏州、无锡、南通、烟台、温州等明星地级市。

时代更选中了上海成为东方明珠,在它的带动下,苏南地区都是个顶个的高手,南京很难拥有绝对话语权。

内陆省与自治区,大多都是走强省会路线,也是时代选择的结果。

因为改革之后,沿海作为对接世界的第一线,思想率先解放,产业率先崛起,而中西部则要慢一拍乃至两拍。

产业崛起的沿海,疯狂吸引内陆人口。内陆地区为了抵御这种虹吸,只有将有限的政策、资源倾斜给省会或首府,壮大省会与首府,才能对冲这种虹吸。

此外,强省会的另一个作用在于,省内能够有城市跻身一流城市,去争夺顶端资源。

在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神雕中,丐帮能够上位,成为第一大帮派,依靠的不是人数,而是帮主的武功,乔峰、洪七公,都是顶尖高手,黄蓉也是女中翘楚。而到了倚天中,同样规模庞大的丐帮已经不入流,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没有丐帮的身影,是因为帮主无能。

所以说,一个省要提升存在感,必须让省会出圈。只有省会出圈,才能在头部城市中卡位,为省内争取到好的资源。

如果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资源也会绕道而行,就像江西、山西一样。

处在地级市角度来看,强省会不利于它们发展,但从全省战略高度来看,如果均衡发展,那只能是大家一起穷,强省会是最适合的战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