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亿格力,一年净赚321亿

任何规模化的企业,都不应该和个人“绑”得太紧。
否则个人的“瑕疵”,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甚至会给企业品牌形象带来巨大的伤害。
近期,董明珠“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的言论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且遭到了媒体的猛烈批评。
著名媒体人士胡锡进表示,董明珠明显越线,其是对海归群体声誉的诋毁,所以应当为她的越线言论做出道歉。
新京报则批董明珠的“海归言论”暴露了用人观念的落后,是源于观念深处根深蒂固的偏见。新京报认为,这种脱离现实的“海归原罪论”,与明星企业“掌门人”应该有的广阔视野和格局不匹配。
侃见财经认为,作为一家千亿级别的上市公司的掌舵人,董明珠的言论的确给格力电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消弭这种影响,董明珠也应该道歉。
当然,董明珠出格的言论也并非只有这一次,此前,在谈及新能源车时,董明珠就“直言”表示:“小米汽车的事故你们看见没?但格力在北京‘大一路’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
她的言论很快就将自己和小米都送上了热搜。
侃见财经认为,这种关于其他企业的评论也是不妥的,而这种看似“心直口快”的评价,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在收获流量的同时,也可能被流量反噬。
作为一位网红企业家,过去数年格力电器在董明珠带领下的确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作为白色家电龙头企业,近几年格力却是多元化最失败的一家。不仅如此,其护城河空调近几年还不断遭到不少家电企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董明珠或许应该思考一下,格力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董明珠”?
4月22日,格力电器发布《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公告》,公告称,与会董事一致同意选举董明珠女士为公司第十三届董事会董事长。
相关资料显示,董明珠以超过33亿股的同意票数、超100%的高赞成票率当选。由此,董明珠也开启了其执掌格力电器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董明珠高票当选董事长,但其卸任了总裁一职。
公告内容显示,现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张伟,被与会董事一致同意聘任为公司总裁,而这一信号透露出,格力的接班人选已经明朗。
2月20日,在《酌见》栏目俞敏洪与董明珠的对话内容中,董明珠提到了,已经找到了格力的接班人,有三四个人选备选。
当时,董明珠曾表示,“真的这不是开玩笑,但你可以给他试。现在我已经有几个苗子在不同的平台上,在不同的岗位,关键要有一个人出来。”
从格力的人事变动来看,格力的董明珠时代,有可能在三年之后正式结束。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董明珠生于1954年,今年已经71岁。1990年董明珠加入格力电器,从事销售业务员工作。其后董明珠担任总公司经营部部长、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等相关职务,2012年5月,被正式任命为格力集团董事长。
2016年,董明珠开始担任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在董明珠的任期内,格力电器营收从百亿突破至1000亿元,再由1000亿突破至2000亿。
也可以说董明珠带领的格力踩中了时代的风口,让格力成为国内白电企业的龙头之一。在董明珠的任期内,格力电器分红超过累计分红超1666亿元(含回购),也是在董明珠任期内,格力电器的口碑达到了顶峰。
由此可见,执掌格力电器的这些年,董明珠的“答卷”是优秀的,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而格力的成绩也是董明珠之所以能成为流量企业家的基础。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尽管董明珠也适时地开启了线下渠道的改革,甚至不惜亲自带货直播,但格力依旧没能摆脱空调占比过大以及线上渠道偏弱等问题。
去年年底,董明珠决定把一些格力专卖店改名或升级为“董明珠健康家”,而这一举措也遭到了市场的热议,其中不乏一些批评的声音。媒体曾问过董明珠,她笑着说:“这个出来肯定很多人要骂我了,怎么骂我都想到了,说这个老太婆绑着格力不放呗。”
当然,董明珠的做法也得到了市场的“反馈”,“董明珠健康家”登上微博、热搜20余次,并且成为了热门话题。
4月27日,格力电器发布了2024年财报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格力电器2024年营收为收入1891.64亿元,同比下降7.26%;净利润321.85亿元,同比增长10.91%;基本每股收益5.83元。
相较于美的集团,其2024年实现营收为4090.84亿元,同比增长9.47%;实现净利润为385.37亿元,同比增长14.29%。值得注意的是,海尔智家2024年则实现营收2859.81亿元,同比增长4.29%;实现净利润为187.41亿元,同比增长12.92%。
对比之下,高下立判。换句话说,与美的集团以及海尔智家相比,格力的确表现相对比较疲软,且多元化依旧处于劣势地位。
从年报内容来看,这是自2021年以来,格力首次营收出现负增长,营收的下滑,表明了格力电器的增长已经进入下降周期。
但与之一起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起到了一定的“救场”作用。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格力实现营收415.07亿元,同比增长14.14%;净利润59.04亿元,同比增长26.29%。对于这份业绩大增的财报,一定程度对冲了年报带来的不确定性,但格力业绩是否能够稳住,还需继续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电器继续推进大额分红计划,根据公告显示,格力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含税),加上中期分红10股派发10元,2024全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167.55亿元,股利支付率超52%。
但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末,从产品分类上,消费电器仍占据了格力总营收的78.54%,工业制品以及绿色能源占据了营收的9.12%,其他业务占据了总营收的10.28%。也就是说,其空调业务依旧是其营收的绝对大头。
此前,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发文透露,小米空调已完成全产品线布局,实现全栈自研,其智能制造工厂也将于年内投产。这一举动,疑似是对董明珠此前言论的有力回击。卢伟冰还立下目标,称小米空调要在2030年成为中国市场数一数二的产品,对标全球标杆。
从这个角度来讲,格力的护城河不断地遭到来自其他友商的冲击,若格力电器未来多元化业务依旧进展不利,那么其未来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大。目前,董明珠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格力也需要更年轻的管理队伍,来以更新的思维应对未来市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