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市占率第一的扫地机器人,要去港股IPO了

访客 2025-05-02 12:03:51 37345
市占率第一的扫地机器人,要去港股IPO了摘要: 导读有限的牌桌上还有谁能留下,只能各凭本事了。作者 | 王涛 编辑 | 吾人近日,有海外媒体报道称,来自北京的A股上市公...

市占率第一的扫地机器人,要去港股IPO了

有限的牌桌上还有谁能留下,只能各凭本事了。

作者 | 王涛 编辑 | 吾人

近日,有海外媒体报道称,来自北京的A股上市公司、智能清洁设备制造商石头科技正在筹划今年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预计募集资金有望达到5亿美元。

石头科技的主营业务涵盖了智能扫地机器人、洗地机、洗烘一体机以及其他智能电器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据2月份公布的数据,石头科技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已经攀升至16.4%,并且连续两个季度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首位。

据知情人士表示,石头科技赴港上市的计划目前仍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尚未确定承销银行。

石头科技成立于2014年,并获得了小米集团的投资。2020年2月,石头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开盘涨幅超过73%,股价一度飙升至538元。值得注意的是,石头科技的发行价格为271.12元/股,是当时科创板企业中发行价最高的股票。

当时,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上表示祝贺,称石头科技是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也是继华米、云米之后,小米生态链中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然而,石头科技在2024年的财报表现并不理想。尽管公司营收达到119.4亿元,同比增长38.03%,但归母净利润为19.77亿元,同比下降3.64%,扣非净利润为16.20亿元,同比下降11.26%。公司公告指出,净利润未能与营收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研发和市场品牌推广方面的投入增加。

不过,资本市场对这一解释似乎并不买账。在财报公布后的两天内,石头科技市值蒸发了115亿元,投资者对公司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

石头科技此次计划赴港IPO,冲击A+H股,能否稳定投资者的信心?目前仍难以定论。

手握百亿现金储备

还要去港股再融30亿?

昌敬的石头科技是他第二次创业的成果。与他第一次仅维持了10个月的创业经历相比,石头科技与扫地机器人的故事显得漫长且充满波折。

在正式开启创业之旅之前,昌敬积极与众多投资人接触。据《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所述,当时虽然有不少投资人慕名而来,但大部分在听说是扫地机器人项目后便纷纷放弃。直到2014年7月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时,投资事宜仍未敲定。

投资人对该项目的不看好,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扫地机器人市场尚未迎来爆发期;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昌敬此前在大厂的工作经验和创业经历主要集中在软件领域,对于家电类硬件创业似乎缺乏足够的“专业性”。

经历多次挫折后,昌敬终于联系到小米的投资部门,并在42天内制作出一个简陋的demo。

小米旗下的谷仓爆品学院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昌敬团队展示完demo之后,小米认为即使项目最终无法成功,投资这样一个软件背景的团队也是有价值的。

根据石头科技的招股书,小米系资本天津金米在2015年3月参与了石头科技的增资。此外,由雷军联合创立的顺为资本也从2016年4月起多次参与石头科技的增资。

在小米系资本的支持下,石头科技团队耗时26个月完成了扫地机器人的软件设计,公司也因此步入正轨。

2020年2月,石头科技成功上市。当年年底,其股价突破千元大关,成为继茅台之后又一只千元股,同时也是科创板的“第一高价股”,总市值一度接近千亿元。石头科技也因此被冠以“疯狂的石头”“扫地茅”等称号。

然而,如今石头科技的股价已经不再“疯狂”,近年来持续下跌,公司市值也大幅缩水。截至发稿时,石头科技的总市值为342亿元,与巅峰时期的千亿市值相去甚远。

除了市值大幅缩水外,石头科技的业绩表现也逐渐下滑。财报显示,全年营收达到119.4亿元,同比增长38.03%,但净利润却下滑3.64%,降至19.77亿元。

2024年下半年,石头科技通过“老品降价、减配促销”等方式来抢占市场份额,这实际上意味着石头科技也卷入了“价格战”。

据相关媒体报道,石头科技旗下的Q7 Max系列产品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幅降价。其中,Q7 Max Plus的原标价为569欧元,而实际售价已降至419欧元,降价幅度高达26%以上。通过采取“以量换价”的策略,石头科技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国内线上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4%,并且在扫地机器人市场2000元至5000元的价格区间内,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然而,从利润率角度来看,受降价策略的影响,石头科技的利润率出现了明显下滑。根据财报数据,2024年其毛利率为50.14%,净利率为16.55%,而2023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53.93%和23.7%。对比之下,2024年的毛利率下降了3.79个百分点,净利率则下降了7.15个百分点。

尽管石头科技的股价近期持续下跌,但其面临的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股价的调整或许仍未结束。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出海业务一直是石头科技业绩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从财报数据来看,石头科技高度依赖境外市场。2024年,其53.48%的营收来自境外市场,而境内市场的营收占比为46.3%。

随着国际交易环境的变化,目前这种结构正在遭遇挑战,也给石头科技的未来带来更巨大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披露的财报,石头科技当下共计有65亿的现金储备,再加上非流动资产,实际现金储备或将达到100亿。

这样充足的现金流却仍要再次赴港IPO募集30亿,是何原因尚不可知。

股东退出

创始人套现+清空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几天前公布的2024年财报,石头科技再次陷入股东减持的困境。根据2024年年报披露,第四季度前十大股东中有4家进行了集体减持。

其中,小米系的顺为资本已从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退出。以第三季度末2.88%的持股比例估算,若其全部减持,套现金额可能达到约10亿元。此外,香港中央结算在第四季度减持了956万股,其持股比例从第三季度末的5.98%下降至3.52%。

更值得关注的是,联合创始人毛国华在2021年曾累计减持并套现超过25亿元。而在2024年第四季度,毛国华再次减持了0.12%的股份,持股比例降至1.2%。

作为早期投资方,顺为资本的持股比例从2023年末的5.41%降至退出前十大股东,这标志着自2016年成为石头科技主要股东以来,双方长达9年的合作关系告一段落。

香港中央结算的持股比例也从2023年末的6.07%大幅下降至3.52%,全年净减持幅度达到2.55个百分点。

石头科技被减持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业绩未能达到投资者的心理预期。2024年财报显示,石头科技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公司实现营收119.45亿元,同比增长38.03%,但归母净利润为19.77亿元,同比下降3.64%;扣非净利润为16.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1.26%。此外,境内毛利率较2023年下降了1.56个百分点,境外毛利率更是暴跌6.74个百分点。

考虑到石头科技海外营收占比超过50%,境外毛利率的大幅下滑无疑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

此外,当前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已经白热化,石头科技“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也面临挑战。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为6.4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为2.31亿元,均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3%。但是,即便在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仍不足10%,第三季度仅为8.9%。

若拉长时间线来看,2021—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55%、7.37%、7.15%,与营业收入增长不同,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反观销售费用,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15.64亿元,同比增长46.03%,增速超过研发,占营业收入比例则达到22.32%。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石头科技在2024年通过亚马逊(AMZN)渠道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4%。然而,公司对海外市场的高度依赖,加上国内市场的价格竞争,可能会使石头科技的毛利率继续面临压力。

与此同时,石头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昌敬的个人减持行为,以及他呼吁投资者“可以再耐心一些”的言论,引发了市场的诸多争议。

根据石头科技的公告,昌敬曾在2023年3月至9月以及2024年6月两次减持公司股份。2023年3月至9月期间,昌敬减持了131.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总金额为3.92亿元,减持后其持股比例从23.15%降至22.10%。不到一年后的2024年6月,昌敬再次减持131.5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原因是“个人资金需求”。此次减持后,昌敬的持股比例降至21.09%。通过这两次减持,昌敬累计套现约8.88亿元。

在昌敬的减持示范下,石头科技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从2月的272元高点一路下跌至4月的最低点184.52元,创下自2023年8月以来的新低。2025年以来,公司市值已经蒸发超过70亿元。

当然,也有熟悉石头科技的投资者表示,昌敬套现并非为了退出,而是为了为其另一家造车公司“极石”提供资金支持。

就在争议逐渐平息之时,昌敬又以一种令人意外的方式登上了热搜。原因是细心的网友发现,他突然清空了自己所有社交账号的内容。

当“套现”“造车”“清空账号”这几个关键词被联系在一起时,再结合此前关于哪吒汽车前任CEO前往英国的传闻,网友们对昌敬的疑虑再次加深。

目前,石头科技的动态市盈率已降至20倍以下,相比2021年巅峰时期的80-90倍,缩水了近七成。

随着创始团队和战略投资者的同步撤退,石头科技从“资本宠儿”逐渐沦为“提款机”,这一转变显得尤为尴尬。随着扫地机器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股东的减持潮可能会成为压垮市场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扫地机器人的生意并不好做

作为扫地机器人行业的两大标杆上市公司,石头科技和科沃斯在今年以来都遭遇了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困境。具体来看,科沃斯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9%,降至604万元;而石头科技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也同比下降43%,仅为3.5亿元。业绩的下滑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石头科技董事长昌敬甚至被指责“不务正业”。与此同时,昌敬被曝光大规模减持股份的消息,也让石头科技的股价出现了较大波动。

行业巨头尚且如此,其他中小企业的处境更是可想而知。随着资本风口的消退,加上行业内日益严重的内卷现象,扫地机器人企业们都在艰难求生。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谁能最终脱颖而出,只能看各自的本事了。

实际上,自2021年起,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风光不再。市场的热度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是行业的集体降温。

近年来,扫地机器人市场的规模瓶颈已经逐渐显现。数据显示,2021年之后,扫地机器人的销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

目前,扫地机器人销售遇冷的主要原因包括价格过高、创新瓶颈以及产品质量问题。

扫地机器人的价格不断攀升。随着自带基站的扫地机器人出现,其价格区间进一步上移。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扫地机器人的均价为1687元,而到了2022年,均价已经高达3175元,短短两年内几乎翻了一倍。

尽管高端产品的推出提升了用户体验,但价格的大幅上涨也让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导致销量增长放缓。

此外,扫地机器人尚未完全实现“解放双手”的目标。在产品功能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缺乏自集尘功能、边角清扫能力不足、污水回收效果不佳等。这些问题使得扫地机器人在某些场景下的清洁效果未能达到消费者的预期,从而影响了购买意愿。

在产品质量方面,扫地机器人也面临着诸多投诉。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针对各品牌扫地机器人的吐槽层出不穷,诸如“太鸡肋”“效果差”“不干净”等评价屡见不鲜。事实上,扫地机器人在技术上仍存在不少硬伤。

扫地机器人的核心仍然是算法驱动,而算法的持续更新和迭代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课题。目前,扫地机器人在避障、识别、死角清扫等问题上仍需消费者手动干预,距离理想的“解放双手”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此外,当前扫地机器人品牌的算法能力差异不大,产品功能上的差距也微乎其微,尚未出现具有绝对优势的杀手级产品。

目前,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尽管行业格局相对稳定,但尚未有企业能够独占鳌头。头部品牌的集中度虽然有所提升,但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市场份额差距并未明显拉开。

实际上,今年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试图通过推出更高价位的产品来提升毛利率,导致头部企业的新产品数量远超去年,但销量增长依然缓慢。同时,各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也在逐渐减弱。追觅中国区前执行总裁郭人杰曾指出,扫地机器人行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领域,追觅推出一项新功能的领先时间从最初的9个月逐渐缩短至6个月、甚至3个月。

在技术差距不断缩小的当下,单纯依靠增加营销投入或推出更多产品,已经难以获得竞争优势,反而容易陷入无休止、无意义的内卷之中。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