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波明星科技股,批量爆雷

撰文 | 王鑫
自去年9月以来,在AI、人形机器人等概念加持下,A股不少科技股估值早已脱离地心引力。然而,随着年报、一季报披露接近尾声,资本市场的狂欢与财报的冰冷现实正在上演魔幻对撞。
可以说,北京马拉松成为机器人板块情绪转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如今再看很多明星科技股的财报,没有惊喜,全是泡沫。
1
中大力德
看了中大力德2024年年报,心里那叫一个拔凉拔凉的。2024年公司营收9.76亿,相较于上一年,不增反降,跌10.1%。净利润呢,只有7255万,虽说只降了0.82%,但营收下滑这么多,这点净利润看着也不踏实。之前就有券商预估公司业绩会下降,营收能到10.2亿,利润0.8亿。这么一对比,实际的数据,可以说是全面不及预期。
从业务上看,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小幅下滑,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计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约30万台,同比下滑5%左右,公司主力产品智能执行单元(占收入38%)成了重灾区,同比减少23.65%。 更扎心的是,人形机器人整个2025年量产计划,不管是特斯拉Optimu还是国内的宇树、智元等等,满打满算加起来能有10w台?中大力德确定能先分一杯羹?
虽说财报提到公司能生产小型高精度减速器,有利于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但现在183倍的PE,全靠 “人形机器人” 概念炒起来的。后续能不能拿到大厂订单,才是破局关键 —— 不然这高估值,迟早得摔下来。
2
科大讯飞
科大讯飞这财报看下来,同样让人心里沉甸甸的。2024年营收233.43亿,同比涨了18.79%,表面上恢复了两位数增长,但净利润只有5.6亿,同比下跌14.78%,而且其中75%靠的是 4.19亿政府补贴,扣非净利润只1.88亿,说白了核心业务赚钱能力早就跟不上了。到 2025 年一季度更惨,营收涨了27.74%,但直接亏了1.93亿,扣非后亏2.28亿,相当于开年就掉坑里了。
这组财务数据背后,暴露出科大讯飞在大模型赛道“投入高、产出慢”的核心难题。2024年研发投入砸了 45.8亿,2025年一季度又烧了9.47亿。但效果实在差强人意,讯飞星火App用户量远不如字节、DeepSeek、腾讯元宝等对手。再说B端、G端传统业务,虽然中标了不少项目,但应收账款堆成山,2024年底挂着146.66亿,光坏账就计提了10.14亿。
如今大模型市场竞争白热化,DeepSeek开源、大厂降价,夹在中间的科大讯飞进退两难,继续烧钱怕撑不住,不投又要掉队,这局该咋破?
3
用友网络
在发布一份巨亏的2024年年报之后,时隔约一个月,用友网络于4月25日晚发布了2025年一季报,结果不出意外,依然在泥淖中挣扎,且陷得越来越深。
根据财报,用友网络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78亿元,同比下滑21.22%,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7.34亿元和7.94亿元,这一表现创造了用友上市25年来的最差一季报。加上此前两个年度的亏损,用友网络两年又一季的累计亏损高达约38亿元。
作为国内企业管理软件的领军企业,用友近年频繁资本运作输血背后是公司经营持续承压,主业造血能力变差。2024年,用友几乎所有业务全线下滑。对于2024年业绩下滑,用友网络将其归因于部分客户需求阶段性延后,导致全年签约金额同比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毛利率、现金流等与海外龙头公司走出相反态势。这种反差背后或折射出公司大客户依赖的弊端,即更弱的话语权及持续恶化的现金流。此外,随着相关公司业绩进一步恶化,高悬的商誉减值计提风险或也值得投资者高度警惕。
4
卓胜微
继2024年净利润暴跌64.2%后,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又双降。一季度,营业收入 7.56亿,暴跌36.47%,归母净利润更是惨不忍睹,狂泻至-4662.3万,由盈转亏。想当年,卓胜微可是芯片赛道的 “明星”,手握6英寸与12英寸晶圆生产线,本想着靠这规模化生产稳住局面,产品也在不断更新迭代,还弄了个芯卓平台,搞 “智能质造”,加速产品导入、深化技术布局。
可谁能料到,市场寒冬说来就来,国际环境也跟着添乱,这些努力似乎都打了水漂。为了能活下去,卓胜微开启 “自救”,各种削减开支,还引入人工智能提高效率,在全球供应链里四处找机会,想靠高端产品翻身。但现实很残酷,短期内经营压力大得离谱,亏损的窟窿还在不断变大。
至此,半导体里面的细分方向射频,几乎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卓胜微,唯捷创芯,慧智微,康希通信,业绩不堪入目,马上还有公司等着上市,此外还有像三五微那样的不少小公司,这类种类少的大单品,搞成了周期股。等着行业大洗牌吧,不死掉几家怕是卷不停了。
与此同时,半导体巨头也没幸免,中芯国际、闻泰科技、沪硅产业业绩纷纷扑街,闻泰科技以28.33亿亏损成了 “亏损王”。
业绩爆雷背后,咋看科技股这波性感的估值与骨感的业绩?
近日,深蓝财经参加了易方达基金“科技投资中国行”成都活动。会上,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科技组组长肖宛远表示,A股科技即将进入业绩驱动阶段。他认为,参考美股经验,ChatGPT发布后,纳指先涨半年估值,再涨一年半业绩。目前A股科技资产经历政策调整和DeepSeek带来的底层技术突破后,完成了一轮估值修复,正往业绩释放阶段切换,后续行情将由业绩趋势决定。
朱啸虎之前说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引发热议。他觉得这领域商业路径不明,客户多是拿来研究展示,没啥真需求,估值还涨得太快。不过他也说,“过去20年,互联网行业经历过许多风口,如今看来,这些风口的商业模式都被证明是可行的,但在当年,它们都经历过泡沫期,被人嘲笑,跌入‘死亡谷’,之后又从‘死亡谷’重新发展起来。”互联网早年经历泡沫,AI、机器人等新赛道如今可能也一样。
说到底,科技股的狂欢不能只靠概念撑着。当潮水退去,只有真能赚钱、有技术的公司,才能挺过寒冬。那些靠讲故事堆起来的高估值,终究得回到业绩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