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个AI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居山东第一,济南何以能?| 大鱼财经

新黄河记者:黄敏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不断吸引大众视线,春晚舞台上机器人上演秧歌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举行、DeepSeek应用日益广泛……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提出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的发展方向。
放眼济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跑出加速度。近日,国家网信办公布最新一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名单,丽阳神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生活服务领域AI大模型——丽阳雨露通过国家备案,这是济南第7个通过国家备案的AI大模型,数量居全省首位。
如此成绩背后,济南何以能?
模力升级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大模型的发展如火如荼。济南一批大模型落地应用,展现了泉城AI产业的特色与实力。
在丽阳神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丽阳雨露大模型输入出生10天新生儿护理要点指令后,大模型迅速生成涵盖喂养、清洁、健康监测等维度的详细指南。
作为国内首个生活服务领域大模型,丽阳雨露由丽阳神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济南阳光大姐联合打造,基于后者20余年的行业知识和实践数据进行训练,将繁杂的生活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场景化,护理指令可精准拆解为设备动作,覆盖婴幼儿42天照护、儿童发育成长知识体系、病患居家护理等场景。
丽阳雨露应用界面
据该公司总经理井焜介绍,丽阳雨露将逐步应用于阳光大姐家政服务体系,计划扩展至数万名服务员和家庭用户,通过持续优化和升级模型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务体验。
大模型的模力正赋能更多行业。浪潮云信息打造的海若大模型,面向水利、烟草、医疗等行业共同开发打造了300余个行业大模型场景,可提供政务问答、地铁智慧运维、安全生产巡检、风险评估处置、病历生成等智能服务。
比如,在山东某医院,此前病历文书整理工作通常需要2-3个小时,应用海若医疗大模型后,一份入院记录生成仅需15秒,内容准确率90%以上,降低工作量超70%。
近期济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在垂直大模型领域发展迅猛。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工智能产业处处长赵配才告诉新黄河记者。
最新统计数据直观呈现了济南大模型发展态势。截至目前,济南拥有重点大模型企业58家,占全省总数的46.77%;2024年实现业务收入14.43亿元,占全省46.28%。济南在研和已投入使用的大模型数量66个,其中7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26个大模型通过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33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案例入选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入选数量全省第一,占比66%。
AI积厚成势
济南在大模型领域斩获一个又一个第一背后,恰恰是济南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各种优势叠加后的直观结果。如此模力,正是得益于软件、基础硬件、算力等各种要素的支撑。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济南现有大模型产品中,不少出自济南软件企业。在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中,浪潮软件、山大地纬、山大鸥玛、众阳健康等济南软件企业名列其中。
作为山东唯一、全国第二个综合型中国软件名城,济南软件产业积厚成势。2024年,济南软件业务收入5856亿元,同比增长10.2%,在软件名城评估中,济南列全国第七位。
在软件技术方面,神思电子智能识别、众阳医疗大数据、山大地纬智慧信息系统等多个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硬件方面,浪潮加速计算服务器全球市占率第一、国内市占率达43.7%,华翼微电子物联网安全芯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
得益于济南应用软件企业长期深耕行业,在算法领域形成了一批产品,强力推动了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赵配才告诉新黄河记者。
正是这样的行业积淀,在大模型风口来临之际,济南一批软件产品供应商布局垂直大模型领域,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新质生产力不断蓄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对算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模型的快速运转也离不开算力的保障。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王英龙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大模型就像是一辆超级跑车,而强大的算力就是它的发动机。
近年来,济南加快城市算力部署,建成数据中心40家。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加快发展,山东算网平台正式上线,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投入运营。济南大模型训练所需算力旺盛,中心投入运营以来已服务多家企业,目前每天所用算力规模为1000P,基本上用满了。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新黄河记者。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也在不断接入大量算力,预计今年将达到2万P的计算使用量。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济南算力总规模达4568PFlops,领跑全省。其中,智能算力3877PFlops,占比超过84%,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十。
这些深厚积淀,助力济南在人工智能领域乘风破浪——获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战略优势加身;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高居第八位,上榜中国AI创新之城20强。
奔向600亿元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永无止境,济南通过一系列举措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为赢得发展优势,济南制定出台《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人工智能产业链作为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群之一进行重点培育,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做大做强,近三年奖励各类企业136家,累计兑现奖励资金6900余万元。
人工智能技术只有在具体场景中得到应用方能获得生命力。近年来,济南持续深入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重点围绕制造业、医疗、交通、教育、能源、安防等济南市重点行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累计征集和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600多个、解决方案800多个,覆盖17个行业和600余家企事业单位。通过一系列努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济南坚持以应用促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由新向质升级。目前,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已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各链条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布局。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企业达430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482亿元,增长25.2%,占全省53.6%。
按照计划,到2026年,济南力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达到500家,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当下,人工智能风起云涌,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济南正踏浪前行,努力积蓄更多竞争新优势。
编辑:刘雨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