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业绩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访客 2025-09-02 15:12:58 16960
业绩下滑的原因是什么?摘要: 白酒行业尚未走出调整深水区。截至8月29日晚间,酒类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全部出炉。整体来看,下滑成了上半年以及二季度白酒板块业绩表现的一大特征。数据显示,2...

白酒行业尚未走出调整深水区。

业绩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截至8月29日晚间,酒类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全部出炉。整体来看,下滑成了上半年以及二季度白酒板块业绩表现的一大特征。

数据显示,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仅有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老白干酒、金徽酒6家企业维持了营收与利润的正增长。

单看二季度,营收方面仅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天佑德酒4家保持正增长;利润方面,则只有贵州茅台、老白干酒、天佑德酒3家维持利润上行。

从“量减价升”到“量价齐跌”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君度卓越咨询董事长林枫表示,此次财报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白酒行业正在经历从“量减价升”到“量价齐跌”的艰难转变。

自2016年以来,白酒产量从1358万吨的高峰开始逐年下滑,另一面是行业利润的递增,酒业以此趋势维持了多年的高端化增长。

如今,上市白酒企业呈现普遍的利润负增长,“量减价升”的趋势被打破。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份,白酒规上企业数量为887家,与去年同期减少了100多家,规上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白酒产业产量完成191.59万千升,同比下降5.8%;销售收入3304.2亿元,同比微增0.19%;利润实现了876.87亿元,比去年下降10.93%。

量价齐跌,进一步加剧白酒的下滑趋势。

龙头企业增长放缓,行业承压显著。贵州茅台和五粮液虽仍保持正向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两家龙头上半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54.03亿元和194.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89%和2.28%,较上年同期的15.88%和11.86%放缓。

除此之外,二三线酒企业绩普遍大幅下滑,多家酒企的营收与利润的下滑速度更是在20%以上;不少区域酒企也连续多个季度出现下滑,在白酒整体承压、名酒下沉等双向挤压下,逆转难度持续增大。

国金证券也提出,内部分化进一步加剧、头部酒企集中度持续提升,2025年二季度,CR2营收占比达到62.6%、同比增长6.0%,剔除CR2后板块营收同比下滑18.2%,降幅环比增加。

政策、市场、渠道的多重压力

对于下滑原因,可归结于宏外部环境、市场需求与渠道压力的多重叠加。

“禁酒令”的严格执行对政务与高端商务消费场景造成了直接冲击,高端白酒的礼品和宴请需求明显收缩,直接影响酒企的利润结构。

珍酒李渡方面表示,上半年公司高端白酒产品产生的收入减少47.3%至5.75亿元,这主要是由于商务宴会活动、送礼及其他消费场景大幅缩减;以及公司战略性放缓珍酒的若干高端产品,以维持健康的渠道库存水平。

水井坊也表示,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整体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尤其在第二季度,商务宴请和宴席等传统消费场景持续承压,市场恢复节奏放缓。

此外,多家酒企在财报中提及市场波动对行业的影响。

洋河股份方面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回升整体向好,但仍然面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问题,给白酒行业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口子窖则分析,2025年以来,白酒行业市场分化与渠道变化加剧,产量持续萎缩,销量增幅放缓。尤其随着经济下行、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整体承压,需求下降、动销不畅、库存高企等成为行业常态。

需求方面,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正在重塑白酒市场格局。

如迎驾贡酒在风险提示中提到,随着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以及国家提倡适度饮酒、健康饮酒,啤酒、葡萄酒、保健酒和露酒等低度酒的市场需求可能相应增加,白酒的消费量将有可能下降。

另有半年报表示,白酒消费迭代,低度化、大众化消费趋势上行,高度白酒市场随之收到冲击。白酒核心消费群体正在逐步完成代际消费迁移,群体结构、消费需求及理念的变化将会对行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渠道方面,库存压力持续攀升,渠道端承压明显。

当前白酒消费需求收缩,库存压力显著。中国酒业协会《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1—6月,58.1%的经销商表示库存增加,超过一半存在价格倒挂问题,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900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0%。

对此,不少白酒企业主动收缩,以量换价。珍酒李渡在其半年报中说明,销量的变化与白酒消费需求不振、企业为维持健康的渠道库存水平而严格控制销售节奏有关。

积极应对,持续调整

从白酒行业周期变化看,阶段性下滑并不可怕,这是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必经之路。

酒业在经历多年高增长后,适度的增速回落亦是正常现象,企业的主动调整对于库存消化、结构优化、回归理性都至关重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传递出信心。八月底A股市场普遍回暖,白酒板块涨幅显著,长期来看,投资者依然对白酒行业基本面和品牌价值的持续表示认可。

面对当前困境,白酒企业也正积极探索转型与创新之路,穿越周期。

如贵州茅台表示,将从“渠道为王”转向“消费者为王”;洋河股份从“广度覆盖”转向“深度运营”,通过精准营销提升终端动销效率;泸州老窖表示将在市场拓展、管理创新、技术升级、数智应用和消费场景打造等方面推动转型创新,构建更加良性、可持续的企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夯实发展韧性;水井坊提出调整策略优化渠道,维护价值体系。

与此同时,行业持续推动产品创新,低度化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等纷纷上市低度产品,希望通过更好的利口性吸引年轻群体。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也表示,建议困境中的酒企需要积极迎接变革。

一是加速去库存与价格维稳,积极停货控量,通过配额调整和渠道整顿缓解库存压力,稳定终端价格体系;

二是加速产品低度化与年轻化转型,开发低度化利口化,健康化新品,适配年轻人口感偏好,拓展宴席、自饮场景;

三是借助互联网,渠道融合与C端深耕,布局即时零售、社区团购及品鉴会,打通消费“最后一公里”,做深酒类消费产业链与价值链;

四是厂商协同与数字化赋能,构建“厂商命运共同体”,联合经销商去库存,引入数字化系统,以真实动销驱动配额管理,增强精准营销,开展酒庄酒旅融合,增强消费者体验,完成从B端向C端的转型升级。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