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国麦振兴”正从产业升级向文旅融合拓展

访客 2025-08-26 15:34:50 7556
“国麦振兴”正从产业升级向文旅融合拓展摘要: 文丨杨泽世“‘国麦振兴’,不是简单的种植计划。而是一场全链路的产业升级。”近日,华润啤酒副总裁李小冬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与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国麦振兴”正从产业升级向文旅融合拓展

文丨杨泽世

“‘国麦振兴’,不是简单的种植计划。而是一场全链路的产业升级。”近日,华润啤酒副总裁李小冬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与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ESG中国·国麦(华润啤酒)行”活动上表示,华润啤酒推进“国麦振兴”,通过科技创新与本土化实践推动产业链升级。

华润啤酒正在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中国啤酒新范式,伴随着“垦十四”产品的上市,“国麦振兴”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引发啤酒产业的升级

中国啤酒正处在“十字路口”上,面对市场的阶段性饱和,如何实现新消费群体的培育壮大,如何实现产品与产业价值的创新突破,都将对行业未来趋向,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之一,近90%的啤麦依赖进口。从成本来看,进口啤酒大麦与国麦差别不大,那么,华润啤酒为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种“国麦”呢。

作为国内啤酒龙头企业,华润啤酒深刻体会到供应链稳定对于企业经营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啤酒产业的主要原材料“大麦”,因价格波动带给企业高成本压力,更对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造成挑战。面对这样的现状,华润啤酒毅然将推动“国产大麦”种植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

同时,华润啤酒“国麦振兴”不止是种植计划,也不止于原料、成本的维度,而是以此为基础,引发一场全链路的啤酒产业升级。

华润集团副总经理蓝屹表示,华润啤酒已建立“国麦”标准化种植基地1.6万余亩,实现了从种植到酿造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这将有力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此外,以100%国产麦芽酿制的“垦十四”啤酒已经上市,并得到消费者热烈反响。

在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看来,“垦十四”的问世,是四赢的成果:一是提振国麦发展信心,弥补产业链短板;二是适应多元化啤酒产品结构,引领市场消费趋势;三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促进农民增收;四是提升产业的社会责任形象,体现龙头企业担当。

另据了解,华润啤酒后续将针对国产大麦啤酒,推出一个独立性品牌,不仅是国产大麦,还是国产的麦芽和酵母,即“中国原料”制造,展现国内不同的原料产地、不同的风味特色和不同的文化底色。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某一天,“国麦振兴”或将重新定义中国啤酒,将重新塑造全球啤酒第一消费市场,将开启中国啤酒的国际化时代。

酒旅体验到生态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呼伦贝尔草原作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潜力,而华润啤酒的“国麦”基地与酒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将是独一无二的消费方式与酒旅体验,借此讲好草原故事和中国啤酒故事,实现文化自信和消费创新的双向赋能。

“国麦振兴”项目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该项目通过对大麦基地实地探访、政企学多方交流等形式,致力于将项目打造成政企合作的示范项目、产业链资源协同的标杆项目,未来,还将打造成为一项“文旅融合”的创新项目,实现从环境责任到生态体验的拓展。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文旅融合”项目层出不穷,却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取得预期中的成果。

“对这个项目,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曾任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文物)局局长,现任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的臧著强向中华网财经表示,“呼伦贝尔近些年的文旅业发展态势非常不错,去年实现了3400万人的游客量,而且这个项目的布局正好是在呼伦贝尔海满额黄金线路上,所以无论是这片绿色麦田,还是将来把国麦品鉴融入到当地的旅游餐饮中,它不是开辟一个新战场,而是为当地的文旅发展锦上添花。”

此外,他认为,“这个项目实现了中国首个用国麦酿制的啤酒,这对民族品牌振兴的意义很大。实际上,让中国种业,中国的农业真正成为世界一流,这个项目是在起一个示范作用。”

“目前,我们还是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布局了一个产业生态。在120公里的范围内,既有历史悠久的海拉尔啤酒厂,也是‘垦十四’的生产企业,又有额尔古纳的春蕾麦芽和农垦的万亩良田,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态。”臧著强说,“加上与华润的强强联合,多重要素叠加起来,我们对这个项目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不过,他还强调,项目也还存在一些挑战,“这种重资产投资,需要谨慎。而且产业链条长了就容易散,如何把这个产业生态真正的整合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现在是刚刚破题。把这个产业上的东西变成一个旅游产品,变成能调动人的情绪价值,还是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这个需要我们扎实的去面对。”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