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调整资源配置,卫龙2025半年收入破30亿元

文丨李振兴
当前做大单品很难,卫龙把辣条做成10亿级的单品后,又把魔芋做成10亿级别的大单品。2025上半年,卫龙实现了半年超30亿元的收入规模。
日前,卫龙发布的公告显示,上半年实现总收入34.83亿元,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18.5%;净利润达7.36亿元,同比增幅同样为18.5%,实现营收与净利润的双位数同步增长。
具体而言,卫龙调味面制品所得收入由上年度同期的13.54亿元下降3.2%至13.1亿元,调味面制品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上年度同期的46.1%减至37.6%。
调味面制品收入的减少是卫龙主动调整的结果。卫龙在财报中称,主动调整资源配置,优化产品矩阵,也是卫龙围绕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战略性投资市场潜力更大的品类。
在业内很多企业加码辣条(调味面制品)赛道的情况下,卫龙主动调整辣条占比,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华网财经表示,卫龙主动减少辣条占比,让其更健康的蔬菜产品的占比上升是正确的选择。辣条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品类天花板较低。卫龙主动调整辣条业务占比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可控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就会越稳,能够掌握主动权,拓展好吃且更健康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品类,实现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布局,是一种长期主义的体现。
卫龙的潜力更大品类就是蔬菜制品,目前最主要的是魔芋品类以及海带产品。
2025年上半年蔬菜制品实现营收21.09亿元,同比增长44.31%,占整体营收比重达60.5%,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力。
上半年,卫龙整体毛利率为47.16%,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但环比提升0.46个百分点,由于品类结构调整,以及蔬菜制品自身毛利率下滑所致,反映卫龙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部分抵消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调味面制品毛利率48.36%,同比上升0.51个百分点;费用控制成效显著,助力利润释放。稳中有升,传统品类仍具成本优势。
蔬菜制品毛利率46.56%,同比下降6.02个百分点,收入高增长但成本压力凸显,毛利率大幅下滑,不过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就渠道而言,作为收入基石,线下渠道表现格外突出,收入同比增长21.5%,达31.47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卫龙与1777家线下经销商合作,服务全国或区域性的重点商超、零食量贩店、连锁便利店及其他终端门店。
随着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在上游,卫龙的成本也在支撑“蔬菜制品”扩张。
财报显示,“原材料+水电燃气+运输”三方面费用合计增加2.6亿元,占总费用增量的69.5%。蔬菜制品收入同比增加44.3%,其生产需更多魔芋、蔬菜原料,且加工流程更复杂。如魔芋爽的清洗、蒸煮、调味,推高原材料、能源、运输成本。
推广及广告费用增长34%,是新品拓展、营销战略的直接体现。品牌年轻化,明星代言需高频营销触达年轻群体,弥补蔬菜制品“非传统辣条”的认知差。在方正证券看来,卫龙费用控制成效显著,助力利润释放。
卫龙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至15.14%,主要受益于收入规模效应。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2.47个百分点至5.77%,得益于人员结构优化和成本管控措施。
其中,“雇员福利+差旅+专业费用”合计减少2348万元,体现“降本增效”策略。
卫龙还在积极打造其第三增长曲线。其旗下子品牌“风吃海带”自2019年推出以来保持良好动销。卫龙持续加码研发,于今年7月推出“清爽酸辣味风吃海带”新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公司近期官宣艺人管乐为风吃海带品牌大使,通过贴近年轻消费群体的营销方式,强化该品类的市场认知和增长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