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生态链加持,商米科技转港上市能“破局”吗?

一系列优质公司的奔赴和场内投资情绪大回暖中,香港新股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根据Dealogic的统计,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额达到141亿美元,规模领跑全球其余市场;增速上,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695%,甚至早已超过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全年水平,还远超全球新股融资额8%的同比增幅。
融资热情高涨中,日前早已得到小米、美团押注的上海牌商业物联网玩家也宣布赴港上市。
据港交所披露,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商米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由德意志银行、中信证券、农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小米、美团、蚂蚁金服等大厂站台
公开资料显示,总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商米科技是一家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覆盖餐厅、超市、运动健身、诊所及物流配送等多个行业垂直领域。
这不是商米科技第一次申请公开上市,2021年其便曾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不过后来在2022年3月自愿撤回申请。
时隔三年后,转而赴港IPO,商米科技是否积累了更多的底牌?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回顾商米科技的来时路。
商米科技诞生于互联网电商经济发展的早期,2013年12月由林喆在上海创立,首年便推出我有外卖作为全球首个按需配送POS解决方案,为餐饮商家提供外卖相关解决方案,彼时移动电商还处于萌芽期。
一定意义上来说,商米科技应该算是国内最早期看到即时零售产业机遇的一员,主要为下游B端和平台玩家提供服务。
后来随着这个移动电商产业进入蓬勃生长期,商米科技开始将生意版图从外卖解决方案拓展到范围更广的商业物联场景中,甚至可以说是从一个纯粹的B端方案供应商逐步转型为智能商用设备供应商。
2016年,商米科技为商户及软件开发者推出了全球首款商业物联网一体机,并开发了全球首款跨区域跨场景、实时连接的商业物联网平台,到2017年其应用市场中的应用程序数量突破1000个。
此后,于2018年商米科技还发布了业内首款支持金融级别的人脸支付收银产品,其产品销往100个国家及地区,海外出货量占总销量近一半。
在这个过程中,小米应该是商米科技完成商业版图拓展,成长为集软硬一体的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核心助攻力量。
透过商米科技多年的融资历程可以发现这点。据天眼查APP,商米科技于2014年8月的B轮融资首次斩获了小米集团的认可,此后两家开始将合作从股权延伸到商业协同之中,商米科技也初步成为小米的生态链企业。
此后,商米科技又在2019年完成的数亿元D轮融资中获得了蚂蚁金服的领投、农银国际跟投,才是其估值已超10亿美元并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去年3月,其再次获得了善商投资约2.3亿元的投资。
与众多移动电商平台、物联终端科技大厂成长于同一时间的结果就是,截至目前,蚂蚁科技集团全资拥有的云鑫创投、小米集团旗下的金星创投、美团旗下的汉涛咨询、深创投、善商投资都是商米科技的股东。
一定程度上,这让商米科技的上市融资故事拥有了大厂背书的吸引力。
10%市占到客户流失,商米2024回暖却难掩增长慢?
历经十余年的深耕与沉淀后,商米科技早已成长为一家兼顾物商业物联网PaaS平台和智能硬设备的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供应商,其解决方案集成了智能硬件、软件及数据洞察,赋能众多线下商业场景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支付、会员管理、订单履约、存货控制及员工管理等运营流程的效率。
其能提供一整套智能设备,专为满足商户在各种商业场景中的广泛应用需求而设计,产品覆盖15大行业及超过100个细分垂直领域,包括餐厅、超市、运动健身、诊所及物流配送等。
尤其是近三年,在全球BIoT市场的持续稳步扩张中,商米科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安卓端商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4年的收入来算,商米科技占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业务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服务全球前50大食品及饮料企业中逾70%的企业,可见其市场地位。
其中,在国内商米科技已实现超过70%的餐饮百强品牌覆盖率及超过60%的百强连锁店覆盖率,客户及用户包括支付宝、小米、美团、盒马、古茗、西贝、叮咚买菜等。
不过,透过财报发现,其几乎所有的业绩都来源于智能设备的销售(占98%以上),PaaS平台及定制服务更多是为前者服务,收入占比很小。
并且受控于整个BIoT解决方案市场的周期波动,近几年商米科技的业绩波动明显。
资料显示,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加速了对非接触式服务的需求,这也使BIoT解决方案在外卖配送和自助服务运营等领域的采用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随着疫情的缓和及经济活动趋于正常,全球BIo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所回落,截至2024年全球BIo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2350亿元。
与产业周期变动类似,商米科技近些年业绩也出现明显的不稳定:2022年、2023年、2024年其营业收入分别约34.04亿元、30.71亿元、34.56亿元。可见,虽然公司业绩已在2024年得到回升,但也仅仅略高于2022年的水平,整体增长还是相对乏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客户数量的下滑趋势延续。从2022年的2506名已降至2024年2262名,三年时间减少近10%。这意味接下来如果不能重新拓新引流客户,其业绩增长可能继续放缓甚至下跌;反过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公司产品是提高收入的重要方式。
好一点的是在经营质量层面,得益于毛利率相对较高的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的销售额增加,以及公司成本管理工作,2024年年度毛利率提高明显:报告期内其毛利率分别为28.1%、26.7%、28.9%,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1.01亿元、1.81亿元。
竞争层面,商米科技虽然占据龙头位置,但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市场竞争激烈且发展迅速,必然面临着来自百富环球、讯宝科技等同行的竞争,且客户数量的下滑某种程度也预示了商米科技的市场地位风险。
很显然,商米科技的经营存在过度依赖单一业务的局限问题。好在公司认识且坦然面对了这点,例如其在招股书中便提示,“一旦智能设备销售量或价格下跌、用户偏好转变,或智能设备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均可能对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二次转型:PaaS扛增长大旗还待努力
眼下,商米科技正处在第二次转型的关键期:从智能设备供应商拓展PaaS平台及定制服务作为补充,努力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商米科技率先开发并推出业界首个PaaS平台“商米大程序”,使企业与开发者能高效构建、管理及升级用于其智能设备的软件应用程序;不过目前整体收入成效并不凸显,仍需继续探索。
同时智能设备市场的机遇依旧存在,譬如技术迭代带来的产品更新换代、商业版图的扩张。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零售、餐饮服务等高频商业领域,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医疗保健、教育及旅游等更多行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预期BIoT的采用将渗透至更广泛的行业领域。
现有设备及系统的持续升级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到2029年将达到3130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期将约为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