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事长高玉玲兼任总裁,钦点左膀右臂,海信家电能重回一线么?

随着2025年上半年的收官,家电企业开始陆续发布上半年业绩,海信家电(000921.SZ)是其中之一。然而,这份成绩单看起来似乎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报告披露,2025年上半年,海信家电实现营收493.40亿元,同比仅增长1.44%;归母净利润20.77亿元,同比增长3.01%。
发布中报的同时,海信家电管理层发生了重大人事变动。据《关于拟变更董事、变更总裁并选举职工董事的公告》称,原海信家电总裁、董事胡剑涌,因个人原因辞去总裁、董事、战略委员会以及ESG委员会的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职务。高玉玲接任总裁职务,将不领取总裁薪酬,但将就其担任本公司董事长职务领取基本年薪每年税前人民币159.6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于今年5月入职海信家电的殷必彤(前美的集团副总裁),被选举为第十二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并被补选为第十二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ESG委员会的委员。殷必彤同样不领取董事薪酬,但将就其担任本公司空气事业部总裁职务领取基本年薪每年税前人民币240万元。(详情见:空调圈强震!前美的“王牌悍将”“转会”海信,行业版图将重构?)
另外,海信集团营销负责人方雪玉,被提名为海信家电执行董事候选人。
距离高玉玲被任命为海信家电董事长已8个月有余,此次接任总裁,代表高玉玲将全面负责海信家电战略制定和日常经营事务,海信家电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详情见:海信家电换帅,“80后”女财务任董事长)
从营收规模和市场地位来看,海信家电近年来在白电市场中始终处于第二梯队,与同属海信集团的海信视像的行业地位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更为关键的是,海信家电如今面临着营收和利润增长放缓的局面,此次人事调整,无疑反映出海信集团提振白电业务的迫切。
空调毛利虽下滑,但仍为核心业务
结合以往年报可以看到,海信家电近五年营收稳步增长,归母净利润则起伏较大,2020至2021两年出现了双位数下滑,主要原因包括原材料成本上涨、收购日本三电公司(主营汽车空调压缩机)带来的管理费用激增,以及家用空调业务出现亏损。
2023年2月28日,海信集团从海信视像拨调胡剑涌担任海信家电总裁职务。作为加入海信30年的老将,胡剑涌一直是海信电视的重要操盘者,此次人事变动被广泛解读为海信家电板块的升级改革。
胡剑涌上任后,大力推动新风空调及真空冰箱等创新品类的迭代,叠加市场复苏,使得海信家电2023年净利润增长一度来到97.73%的高位、2024年营收规模逼近千亿,可以说是成功完成了历史使命。
2025年上半年,海信家电的增长突然失速,同比1.44%的营收、3.01%的净利增长即便是放在成熟的家电市场,也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字。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31%;叠加境外营业成本同比上涨10.63%,进一步摊薄了利润。
具体到产品线,暖通空调在营收规模、毛利率方面都是海信家电的第一核心业务。虽然报告期内营业成本同比上升6.35%、毛利率同比下降1.56%,但依然保持在27.12%的较高水平。相比之下冰洗及其他主营(厨电、汽车空调压缩机等)业务,盈利能力明显更强。
海信空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扩大销售规模。该公司在国内新风空调品类占据领先地位,但整体市场份额与TOP 3品牌(美的、格力、海尔)有较大差距。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空调市场在国补刺激下焕发活力,总体销量达3845万台、同比增长15.6%;市场的63.2%被TOP 3品牌占据,TOP4-5/6-8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5.4%及13.2%,较2024H1变化不大,增长空间较为有限。
更为严峻的是,即便国内空调品牌林立,仍有新玩家亟待入场,比如做清洁家电的追觅。同时面临头部品牌、互联网新贵(如小米)及待入场者的挤压,海信家电的增长压力不可谓不大。
高玉玲和她的左膀右臂
历任海信家电财务负责人、海信集团副总会计师的高玉玲,擅长并购及整合,主导了海信对东芝电视、古洛尼品牌(Gorenje)等并购项目。
2025AWE高峰论坛上,高玉玲代表海信家电发表了《同时代共进,与世界共赢》的主题演讲,主要介绍了海信集团出海、跨国并购及融合发展的国际化历程。今年世俱杯期间,海信家电产品如冰箱、空调等产品也加入了体育营销的行列,主推“从客厅到厨房”的全套AI家电体验,对海外市场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此背景下,空调老将殷必彤的加入、专攻国际营销的方雪玉的职责调整,就显得颇有深意了。
作为美的集团空调业务的肱股之臣,殷必彤曾一度位于美的集团的权力中心,擅长营销和渠道整合。海信家电高薪聘请殷必彤,无疑是看重了他在空调领域深耕二十余载的经验,期待其带领海信空调再上一个台阶。
结合奥维云网及Gfk等机构的综合数据来看,海信家用空调(含科龙)的国内整体份额约在15%左右,线下销售明显好于线上,品牌向年轻化、互联网化转型的需求较为迫切。除了通过体育营销吸引球迷,如何进一步扩大海信空调在年轻群体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可能是殷必彤接下来需要面临的挑战。
另一方面,方雪玉提名海信家电执行董事,也被视作高玉玲有意加码出海战略的人事调整。企查查显示,方雪玉目前担任海信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青岛海信国际营销欧洲、美洲、日本、亚洲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及董事长,长期致力于推动海信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作为海信家电的第二大主营业务,冰洗在本次报告期内贡献了18.74%的营收,也令人好奇海信家电在未来是否会对其做出人事调整。
据资料显示,目前海信家电洗衣机事业部总经理为尹志新。根据海信家电2021年任命尹志新为职工监事时的公告显示,其时年32岁,进一步说明海信家电近年来选拔管理层的年轻化倾向。
自2017年开始,尹志新历任广东海信冰箱营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部副部长、品牌部总监,后晋升为海信家电总裁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及助理副总裁,一度是竞争海信家电总裁的热门人选。不过在2023年,他被调任至海信洗衣机事业部负责相关业务,目前担任浙江海信洗衣机有限公司的法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该公司为海信冰箱有限公司100%控股。
如今,海信家电“众神归位”,高玉玲身兼董事长与总裁双职,势必会深度投身具体业务的深耕之中,下半年的业绩表现无疑将牵动海信家电的未来走向与股价沉浮。而她的两位左膀右臂,一位专注产品端的打磨升级,一位主攻营销端的破局突围,这样的布局为海信家电下半年的增长提供想象空间。
海外业务是新的增长点?
实际上,种种迹象已然清晰表明,海外业务将成为撬动全局的关键支点。参考本期业绩,海信家电总营收的41.45%来自海外,同时实现了12.33%的同比增长,增长幅度远远好于国内市场。然而,海外业务的毛利率偏低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与较高的营业成本有关,比如连续多年赞助顶级体育赛事。
除了主品牌海信之外,海信家电在海外市场还拥有数个并购的当地优势品牌,包括日立、约克、古洛尼、ASKO以及三电,分别辐射美洲、欧洲、日本等市场。产品策略上,主打本土制造、功能定制化,比如在欧洲销售A+++能效等级的低碳空调来提升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白电三巨头中除格力之外,美的、海尔同样通过并购吸收了知名海外品牌,同时通过自主创牌(如海尔卡萨帝等)参与市场竞争。以海尔为例,其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了50.28%。这也意味着,海信家电的海外扩张并非易事。
受本期业绩影响,8月6日海信家电股票收盘价为25.40元/股,相较前日下跌0.16%。
机构评级方面暂未受到影响,大多为“买入”或“增持”。山西证券认为,海信家电各品类增速稳健,海外对业绩带动较为领先,期待高玉玲担任总裁后推动成本进一步优化,预计其2025年内营收将小幅增长至985亿元的水平,2026年有望突破千亿营收;净利润增速则有望保持在10%至13%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