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胖改”永辉,由盈转亏

访客 2025-08-06 16:28:56 1593
“胖改”永辉,由盈转亏摘要: 最近两年,国内大型零售卖场可谓是“动荡不堪”。阿里巴巴出售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银泰百货;山姆会员商店因选品问题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盒马关停曾被视作“第二增...

最近两年,国内大型零售卖场可谓是“动荡不堪”。

“胖改”永辉,由盈转亏

阿里巴巴出售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银泰百货;山姆会员商店因选品问题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盒马关停曾被视作“第二增长曲线”的X会员店;接连亏损的永辉超市,不仅大股东易主,还寄希望通过胖东来模式调改扭转局势……

不过,截至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的“胖改”似乎还未能见到成效。

根据永辉超市近期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的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和-8.3亿元,而在去年同期,这两项指标分别为2.8亿元和0.3亿元。

至此,永辉超市陷入由盈转亏的局面。而作为对比,永辉超市的“密友”胖东来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据胖东来8月4日公布的最新经营数据显示,胖东来7月销售额达16.66亿元,今年1—7月累计销售额133.86亿元。按此计算,日均销售额约6314.16万元。按照胖东来一贯5%的利润率来算,其上半年净利润接近6亿元。

不过,永辉超市并不打算改变自己“胖改”的决心,还拟通过定增募资近40亿元来继续深化改革,其中有超32亿元的资金都将用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

从商超“巨鳄”到亏损大户

五年前,永辉超市堪称国内大型零售行业绝对的明星企业。2020年,永辉超市年营收达到932亿元,且同比增幅达到了9.8%;实现净利润17.94亿元,同比增长14.76%。彼时,仅超市业态的门店就有1017家(不含bravo和mini店),覆盖全国29个省市。

永辉超市近几年业绩指标(图源:东方财富网截图)

2020年也算的上是永辉超市的巅峰。此后,永辉超市无论是营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以及门店数量方面,一直呈现下滑态势。尤其是在净利润方面,2021年至2024年,永辉超市更是连续四年亏损,累计净亏损95.01亿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永辉超市虽然新开超市门店7家,新签约门店3家,但关闭超市门店232家,最终超市门店仅剩775家。

痛定思痛。2024年,永辉超市决定寻求变革:一方面全面学习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及组织转型;另一方面加速关闭尾部门店,同时,通过出售资产回笼资金达18.15亿元。

去年6月19日,永辉超市全国首家胖东来模式调改店在郑州开业,也成为永辉超市“胖改”的开端。截止去年底,永辉超市已完成31家门店商品结构调整与服务升级。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再度调改93家门店,总计调改门店数量已经升至124家。

不过,时隔一年,“胖改”暂时尚未改变永辉超市的亏损局面。

对此,永辉超市在上述公告中表示,公司于2024年下半年开启整体战略与经营的深度转型工作。2025年是公司转型的深水期和持续阵痛期……门店调改需经历歇业装修、新设备投入、旧资产报废、重开业支出、人员技能爬坡等大量必要过程。

与此同时,永辉超市在今年上半年继续关闭了227家长期亏损的门店。闭店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商品出清和资产报废等成本费用。同时,公司对商品供应链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完成了大量供应商和商品的升级汰换。以上多重因素都对公司于报告期内的营收和利润带来了较大程度的短期影响。

综上,导致永辉超市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2.4亿元。

虽然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同比由盈转亏,但比起2024年全年亏损14.65亿元,尤其是环比去年下半年,已经算得上是巨大的改善了。

拟斥资超55亿继续“胖改”

虽然永辉超市上半年依旧呈现亏损态势,但亏损额度的环比收窄,最大的功劳或许也要归功于此前的“胖改”。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对全国47家超市企业的调研数据,有四分之三的超市企业尝试了调改,其中75%的调改超市门店销售额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而永辉超市也将“坚定胖东来模式和品质零售的战略方向始终不变,且一直走下去”作为了公司战略规划。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早在3月29日,永辉超市董事叶国富在2025年度供应商大会上表示,永辉超市未来要坚持调改,今年将完成超200家门店调改。而另有媒体统计,2025年7月,永辉超市“胖改”正式新开23家调改门店,其中7月15日连开5家,7月24日-26日的当周连开9家。

按计划,永辉超市将在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家门店调改,在2026年农历春节前完成总计300家门店的调改目标。由此可见,永辉超市“调改”计划正在加速。

不止如此,针对门店“胖改”,永辉超市更计划砸下重金。

7月30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9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将用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物流仓储升级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上述三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金额分别拟定为32.13亿元、3.09亿元、4.7亿元。

图源:永辉超市公告截图

永辉超市表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若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范围内,公司将根据实际募集资金数额,对上述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金额进行适当调整,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有或自筹资金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永辉超市在公告中表示,拟对298家门店进行“胖东来模式”调改升级,通过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和软硬件设施,提升门店的市场形象和服务品质,增强消费舒适性和体验感,同时在商品结构、购物体验、组织架构及薪酬等多个方面进行系列化改革,提高综合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图源:永辉超市公告截图

而用于该项目的资金远不止此次定增的32.13亿元,而是55.97亿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铺货及其他费用的占比分别为20.27%、24.67%和55.05%。

据此估算,在这298家门店中,“胖改”的单店投入资金高达1878.2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永辉超市巅峰时(2020年)全年净利润只有17.94亿元,砸下此等重金,永辉超市多少有点“孤注一掷”的意思。

能否重回“巅峰”?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7月9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超市TOP100》榜单显示,永辉超市位列第四,胖东来仅位列第十九位。在该榜单中,胖东来和开市客是唯二的两家凭借门店不足20家挺进该榜单的品牌,这或许也是永辉超市愿意将胖东来作为“标杆”的重要原因。

不过,消费者对“胖改”永辉的热情正在下降。

去年“胖改”永辉各个门店开业当天,都是人山人海的场面。比如“胖改”首店开业时,有人早上5点就来排队了,门店为了维持秩序一度限流。

而如今,各大调改门店的客流开始回归常态。有消费者表示,一开始很多商品都是胖东来的,虽然价格贵点,但消费者也愿意“尝鲜”,后来随着时间长了,许多调改店的商品也开始回归常态,更多的都是常见的产品,所以越来越“无感”了。有些消费者更是直言:“东西没有山姆好,卖得还比山姆贵,我为什么要去永辉?”

“我多年前就已经不看好永辉超市的发展前景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整点消费表示,首先,永辉超市在整个供应链方面做得并不好,品牌效应也不是很强,规模效益也没有最大化,粉丝效益亦是越来越差。如果要去调改,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所以现在叶国富想两条腿走路,第一是压缩门店,第二是加速调改,想在短时间内扭转永辉的颓势,但目前来看,永辉超市这种大型、一体化的商场模式,已经不能匹配主流新生代消费群体的核心诉求了。”

图源:永辉超市(截图)

在供应链方面,永辉超市第一招用在了“反腐”上。根据永辉超市在7月7日发布的《永辉超市致供应商伙伴的一封公开信》中表示,供应商入驻拒绝“走后门”和“潜规则”,禁止任何员工(包括管理层)私自推荐供应商,并且在财务结算方面坚持“不拖、不卡、不刁难”。

而在门店方面,淘汰不盈利的门店也是永辉超市扭转局势的重要抓手。

据潇湘晨报报道,近日,永辉超市星沙吾悦广场店和高铁吾悦广场店均发布公告,宣布将于8月26日起停止营业。今年以来,永辉超市已先后关闭长沙雷锋大道店、德思勤店。此次再关两家门店,意味着永辉超市将彻底退出长沙市场。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永辉超市2018年10月首入长沙,并曾计划三年内拓展至10至16家门店,如今,却要彻底退出,足见其在当地面临的局势并不乐观。

但门店少就一定能帮助永辉超市重回巅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调改门店,本身就要大额投入,并且在“低毛利”战略指引下,部分成本也会比之前更高,比如员工薪酬。另一方面,永辉超市也想通过加大自有品牌占比来保障品质,而品质和价格之间往往是成正比的,如何协同需要有更深化的供应链体系。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消费者而言,永辉如何调改,依旧是永辉。不仅要面对沃尔玛(山姆)、大润发、盒马等巨头的正面竞争,也在被开市客等新进重磅选手蚕食市场。

所以,对永辉超市而言,“胖改”只是一种机会,能不能真正成功,还有待时间观察。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考验着永辉超市能否盈利,更考验永辉超市的执行落地与调整能力,毕竟,胖东来模式也未必全国适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