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释永信的光头大脸,有种经济上行期的美

访客 2025-07-27 15:58:13 38386
释永信的光头大脸,有种经济上行期的美摘要: 今天有好多媒体纷纷寻找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下落,更糟糕的是,他们问少林寺负责媒体那块的“老师”(应该是俗人),得到的答案都...

今天有好多媒体纷纷寻找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下落,更糟糕的是,他们问少林寺负责媒体那块的“老师”(应该是俗人),得到的答案都是“等通报”。

释永信的光头大脸,有种经济上行期的美

这三个字,基本就相当于一种态度了。

跟一个单位的发言人打听单位的负责人:“你领导在哪?有人说带走了,是真的吗?”

这个下属如果刚才还见了领导,看见领导在食堂里盛了半斤素炒饼正在咔咔吃,那一定会说:

这种规律在xx、xxx、xx那里都印证过了,都比永信和尚的级别要高。

现在释永信也等通报了,难免要令人唏嘘。

最近经常有人说什么经济上行期的美。

其实人家释永信方丈的光头大脸,才是真正的“经济上行期”的美。

释永信是安徽阜阳人,这是一个穷地方,1981年他来到了少林寺出家,那个时候,少林寺是许多寺院当中的一个,身在名山和和尚练武,金庸小说还是以白皮本的方式在中国地下流传,少林能攀附的最多是一点关于许世友的传说。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红遍了全国,少林猛然跃升中国最红的寺院,多少小孩子都偷了家里的钱,跑到少林寺的山下去学武。

少林寺突然就从一个寺院和文保单位变成了超级英雄大IP。

别的不说,教培就是最先搞起来的:

释永信这个时候是方丈行正长老的弟子,这个安徽小伙子头脑灵活,长老和寺院都看出了他的经营才能。

1986年,释永信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会。

那个时候少林寺出了很多书,我家书架上就有一本《擒拿术披身刀》,我在家里看着那些图谱自己想象练习,不懂的就问我爸:“爸爸,这里的猛踢其裆部,是什么意思啊……”我爸说:“这个不要和小朋友练!”

对想要学武的开武术学校,对假装想要学武的人出书给他们买。这个思路太对了。

1987年,行正长老圆寂,释永信担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主持寺院事务,并成立少林寺武术队。

别小看少林寺武术队,武术队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表演,而表演最厉害的地方,它可以上电视。

1987年是各种文艺演出最厉害的时候,各地都在办晚会,来几个歌星,来几个笑星,好节目非常缺,《我爱我家》里和平女士谈起她当年走穴的盛况,因为晚会多,也有人邀请她这种京韵大鼓的演员,可能挣钱,这就是1987年前后的热闹景象。

少林武术队一可以创收,二是可以彻底让所有的电视台和演艺界明白少林正统只有这一个。

各位,少林可不是天生就这么厉害,就是中国武学正宗的。

1980年代,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四川和尚叫海灯法师,被电影厂拍过纪录片、故事片,后来又拍了电视剧,名噪海外。

海灯法师曾经在少林寺教过一段武术,后来关于他的事情越传越神奇,很多人都说他是真的少林寺方丈,这让少林寺非常被动。

注意看后面的锦旗,官方把海灯认定成少林的正宗,永信他们就会失败

那时候有很多有影响力的老年人,希望长生不老,所以追求气功,还把海灯法师请到军警部门去教武术,后来海灯被发现功夫作假,加上198 9年海灯病死,才算是彻底恩怨了结。

总之,你就记得少林寺正统差点被四川人拿走,释永信他们这群管理层,和对方交过手,赢下来了,就可以了。

1988年,为缓解寺庙周边地区群众疾病情况,成立少林寺红十字会。

传统武术,医学不分家,制造自古就是寺院的传统产业。

1994年,成立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开展扶贫助残救灾活动。

如果你的公司已经有了医药板块、演艺板块,那建立慈善和福利板块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早在有1984年好莱坞大明星们一起为非洲募捐的珠玉在前(此事《波西米亚狂想曲》亦有记载),加上1991年大洪水香港明星和市民的全力捐助……这些经验啊,都可以学习、可以借鉴。

1996年,创办 《禅露》 杂志。

有一本正式的机关刊物,是从小单位变成大单位的关键。

刊物在谁的手里,谁就更容易成为下一任的单位负责人。

1999年,担任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并建立少林文化研究所,提出“少林学”概念。

少林寺方丈是如何选出的,我没有找到专门的文献,只能大概推测一个差不多。

管理部门酝酿出一个或者几个人选,在下面跟大家谈话,做好这个人的工作,然后报给上级单位,上级一看,这个人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没问题。

然后开一个团结的大会,全票通过,上面下任命,新的方丈就诞生了。

当然了,方丈候选人肯定要提出发展主张,那些师叔、长老们才能赞同,他们不能送你上去,但有提意见的权利。

所以啊,你一定要有提出一个全新的提法,把文化升级成学科。领导有提法,大家有奔头。

2001年,创建少林寺网站。

这是第一代互联网泡沫时候出现的。

教培、出版、表演、制药、慈善、机关刊、研究所、新提法。

各位,少林寺,或者说释永信,每个风口都没落下。

后面的事情,就更多了:

办公司、做食品、涉足房地产、拍短视频……

那个时候,赶上佛祖菩萨的诞辰,少林头柱香据说要六位数甚至七位数。

虽然之前也有很多人举报释永信,但最终都被有关部门证明,释永信没事儿。

年轻的时候看释永信,总觉得他不像高僧,胖胖的,长着一张不深邃、也不睿智的脸;

人到中年再看这张脸,居然觉得顺眼起来了。

这是一个商学奇才,每个风口都能赶上。

而他赶上的风口,都带着浓郁的经济上行期的美。

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少林寺奇迹,就没有释永信的风光。

现在,释永信的前程不明。

我一定是太想念经济上行期了罢,看释永信都觉得浓眉大眼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