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15个药被重点监控(附名单)

访客 2025-07-18 21:47:58 42310
15个药被重点监控(附名单)摘要: 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有15个药品被纳入重点监控名单。新增被点名的药有2个,7个药已被5次点名7月16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5月药品挂网公开...

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有15个药品被纳入重点监控名单。

15个药被重点监控(附名单)

新增被点名的药有2个,7个药已被5次点名

7月16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5月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品种名单的通知》,10个药被纳入重点监控(具体名单见文末附件)。

赛柏蓝梳理发现,今年发布的1-5月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品种名单中,累计有15个药品被重点监控。

5月份新增的监控药品有2个,分别为活血通脉胶囊(0.25g*36粒/盒,药用铝箔,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肝素钙注射液。活血通脉胶囊主要用于活血通脉、强心镇痛等,肝素钙注射液则是一种抗凝血药物。

上海公布的重点监控品种名单按药品采购金额降序排列,自今年以来,有7个药品已经累计被点名5次,具体如下:

上海还公布了原在库超“黄线”品种、新申请超“黄线”品种以及未通过公允性品种各10个。

原在库超“黄线”品种按超黄线幅度降序排列,其中泼尼松片、红霉素肠溶片、苯巴比妥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滴剂这5个品种在今年历次名单中均被点名。

新申请超“黄线”品种中,注射用天麻素、护肝宁胶囊、消炎利胆胶囊以及川芎茶调丸均被点名过5次。

未通过公允性品种按超提示价幅度降序排列,其中“活血止痛膏”属于此次新增被点名的药品。

上海指出,公布品种仅作为提醒,需要医疗机构根据市场供需情况以及阳光平台“红黄绿线”议价实时提醒信息合理议价。

通常来看,医院需建立药品使用动态评估机制,例如对重点监控品种开展专项处方点评,将合理用药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上海部分医院对超“黄线”品种实施“双签字”议价制度,强化采购决策的合规性。

药品价格治理下半场,集采、价格监测、支付创新.....

上海自2018年起全面实施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机制,采用“信息推送、绿线参考、黄线提醒、红线拦截”的询价议价模式。医疗机构根据市场供需情况以及阳光平台“红黄绿线”议价实时提醒信息合理议价。

药品价格治理已在全国形成规模化实践。截至目前,至少有28个省份已完善药品挂网规则,大批药品通过价格治理回归合理区间。

“深化医药价格改革治理,规范医药价格秩序”被明确列为2025年医保工作重点,下半年治理将聚焦集采扩围、价格监测、支付创新、监管强化发力。

以第十一批国采为例,7月16日起企业已启动信息填报,截至7月31日17:00审核通过的各厂牌药品信息将作为本次医疗机构填报需求量的选择范围,此次拟纳入的55个品种(含倍他米松注射剂、地氯雷他定口服液体剂等),将通过集中议价进一步优化价格。

除国家级集采外,中成药领域的专项集采与地方联盟采购也有望加速推进。集采形成“国家+地方”的覆盖格局,推动药品价格治理从“单点突破”向“全国联动”升级。

与此同时,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已经开始,下半年将发布第一版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主要纳入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目录,但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的创新药,在控费与创新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

监管层面的深化同样值得关注。在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下,今年3月中下旬起,应用药品追溯码打击药品领域欺诈骗保和违法违规问题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展。8月起,国家医保局将启动第二阶段专项核查,并针对诱导协助参保人年底“冲顶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于10-12月开展第三阶段集中攻坚行动。

定点零售药店还通过建立“量价比较指数”实施动态监测,形成“事前预警、事中核查、事后整改”的全链条监管闭环,确保价格治理落地见效。

下半年,药品价格治理正在深化。

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