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火山引擎,成2025 AI Agent单王!

访客 2025-07-16 11:05:40 48000
火山引擎,成2025 AI Agent单王!摘要: 作者/琳玉AI Agent技术正迎来关键转折点。多方行业分析显示,2025年将成为智能体技术规模化商用的重要分水岭...

作者/琳玉

火山引擎,成2025 AI Agent单王!

AI Agent技术正迎来关键转折点。

多方行业分析显示,2025年将成为智能体技术规模化商用的重要分水岭,企业级应用正从实验性部署转向规模化生产阶段,标志着AI Agent技术正逐渐步入成熟生产力工具行列。

一方面,投资人资金密度提升,头部企业预算向Agent倾斜。另一方面,行业主要参与者开始分化,目前可分为三大阵营:专注于底层技术突破的原生AI企业、具备全栈能力的科技大厂,以及深耕垂直场景的企业服务商。

各阵营基于自身优势,在技术研发与商业落地方面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从市场表现来看,我们梳理了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各大供应商在AI Agent方面的接单情况,发现火山引擎自2024年下半年起开始,便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成为当前赛道最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01

火山引擎:拿下订单和数量双维第一

2025年,智能体赛道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24全年,AI Agent相关共有570个中标项目,其中,上半年107个,下半年463个。并且,有372个项目公开金额,总金额达23.52亿元。

而截至2025上半年,AI Agent相关中标项目数量已达371个,这个数字是去年同期的3.5倍,甚至接近去年全年总量的三分之二。按照去年的发展趋势,订单需求在下半年集中释放,今年全年的项目数量和金额将会非常可观。

从金额方面来看,今年上半年,371个中标项目中有305个公开金额,总金额达10.16亿元,较去年上半年的4.45亿元增长128%。

在这场智能体竞赛中,云服务商和通信巨头是最活跃的参赛选手。

目前的赛道格局逐渐清晰:火山引擎、科大讯飞和中国移动组成的第一阵营优势明显,而阿里云、百度云等组成的第二梯队也在持续发力。各家的智能体正在展开一场全方位的较量,从技术实力到商业落地,每个环节都充满看点。

最值得注意的是,火山引擎自去年下半年起已连续两个半年度夺得中标数量第一;今年上半年,更同时摘得中标金额与中标数量的双项第一,增长势头明显。

公开信息显示,火山引擎在今年上半年共拿下18个中标项目领跑行业,其中中有14个公开金额,中标总金额最高,达到1.55亿元,也是唯一一个金额过亿的厂商。同时,火山引擎还在今年5月揽下8个项目,创下所有厂商单月中标的最高纪录。

从中标金额的排行来看,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以8141万元紧随火山引擎之后,百度云以7442万元位居第三,智谱AI以6363万元位居第四,中国移动则以5872万元占据第五。

02

火山引擎何以后发先至

火山引擎实际上在整个AI赛道属于迟来者。

字节跳动CEO梁汝波曾公开表示:公司层面直到2023年才开始讨论GPT,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大模型创业公司都是在2018年至2021年创立的。

短短两年间,火山引擎实现了反超,豆包大模型不仅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更在2025年上半年以46.4%的市场份额登顶中国公有云大模型市场。如今,其AI Agent订单再次拿下多项第一,这一逆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

首先是成本曲线的极速下探。火山引擎在2024年5月把千tokens定价打到0.0008元,今年3月再对批量推理减半收费,边际成本下降直接撬动需求曲线右移:豆包日均tokens从2024年12月的4万亿飙升至2025年5月的16.4万亿。

当价格下降与调用量增长形成飞轮,Agent作为高消耗场景才具备规模化前提。由于Agent 任务对Token的消耗极高,一个复杂任务甚至可能需要20万Token,因此近期火山引擎又推出区间定价机制,帮助企业在高频使用区间将成本压缩至原来的 1/3。

其次,火山引擎还把“AI云原生”写进了产品基因。传统的云原生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通过容器化、DevOps、微服务等方式,让Web和APP更好的部署和运行。火山引擎则在模型、开发、数据、安全等方面做了优化,全方位帮助企业和开发者构建Agent应用。

同时,随着Agent的渗透,也会带来更大量的模型推理消耗。面对大规模推理需求,火山引擎专门打造了 AI云原生 ServingKit 推理套件,让模型部署更快、推理成本更低,GPU 消耗相比传统方案降低 80%。

最后,更深层的壁垒来自字节内部C端流量与B端平台的双向循环。豆包App的3亿月活为火山引擎提供了实时A/B测试场:每一个语音交互、每一次猜你喜欢的点击,都被沉淀为Agent最佳实践,再被封装进火山引擎对外输出。

在今年的火山引擎春季FORCE原动力大会上,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被提问到自家Agent与竞品相比优势何在时,他表示:“火山的一大优势在于C端豆包App有海量真实用户,我们在其中不断试错、优化,总结出一整套Agent最佳实践,并通过火山引擎持续向B端开放。”

在消费行业,瑞幸咖啡基于豆包大模型,打造了首个AI点单智能体Lucky,能深入分析用户历史订单数据,精准预测偏好,实现语音下单、猜你喜欢、点单更省时等功能。飞鹤奶粉用豆包大模型和火山引擎HiAgent平台,构建了近百个智能体,用在品宣、营销、办公等内部场景。“我们选择与火山引擎合作,主要是因为他们在AI和大数据方面的领先优势。”瑞幸咖啡副总裁温文显说。

总体而言,火山引擎实现逆袭的本质,或许在于它不执着于技术指标的单项突破,而是构建了一个涵盖数据资产、工程化能力、商业洞察的复合竞争力体系。

随着AI Agent在企业端的应用,成为科技巨头和创新公司竞相布局的焦点,行业竞争也被逐渐推至白热化阶段。当前,企业级客户的核心诉求,正从概念验证转向可量化、可持续的商业价值兑现。

未来,市场仍将青睐能实现技术与业务深度耦合的解决方案,包括轻量化部署、垂直场景优化以及灵活的人机协作机制等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