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6000亿赛道大洗牌!华润、国药、九州通“杀”疯,谁能美到最后?

访客 2025-07-04 16:23:05 6385
6000亿赛道大洗牌!华润、国药、九州通“杀”疯,谁能美到最后?摘要: 图源:豆包近期,药圈大佬的“抢地盘”大战,已经打到了医美地界。华润医药出手,与“玻尿酸三巨头”之一的昊海生科达成合作,加速后者核心产品的临床价值转化与市场覆盖率...

6000亿赛道大洗牌!华润、国药、九州通“杀”疯,谁能美到最后?

图源:豆包

近期,药圈大佬的“抢地盘”大战,已经打到了医美地界。

华润医药出手,与“玻尿酸三巨头”之一的昊海生科达成合作,加速后者核心产品的临床价值转化与市场覆盖率。至今,四大医药流通“巨无霸”——国药、上药、华润医药、九州通,已全部在医美圈就位。

钟睒睒下场,通过旗下养生堂、杭州久视以不超过20亿元的定增和14亿的股权转让,获得锦波生物10.58%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值得注意的是,锦波生物,这位新晋“医美茅”,原本也是一家创新药公司。

乐普医疗,自研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在6月获NMPA注册批准,正式进入皮肤科领域。作为心血管器械龙头,乐普医疗正跨界“豪赌”医美,再生医美针剂、玻尿酸、肉毒素三大品类一一覆盖。

截至目前,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前后至少有30多家药械企业跨界医美,可划分为以下四大主要派系:

1.传统药企转型派:以医药研发为根基延伸医美管线,‌聚焦注射类产品(如玻尿酸、肉毒素、胶原蛋白),逐步构建“医药+医美”双轮驱动模式;

2.器械企业延伸派:“嫁接”器械技术开发医美设备,拓展至光电设备、植入材料等高端器械领域。

3.大健康跨界派:通过并购整合切入终端机构。‌

4.创新技术派:聚焦技术壁垒高的复杂剂型和药械结合产品,避开传统红海竞争。同时,以爱美客、锦波生物、华熙生物为代表的“原生派”,背后均有医药健康界大佬撑腰。然而,跨行越界者高调呼啸而来的另一端,医美商战的戏码,正堪比宫斗剧、TVB商业大片一样,高潮迭起,硝烟弥漫。整个行业的震荡,也在价格战、新旧势力交替、靠概念狂挽红利下来得猛烈直接。尤其是近40天时间围绕重组胶原蛋白与玻尿酸新旧两厢势力之搏,本质是市场资源争夺与技术话语权博弈的必然。然而,在交手过程中,市场投资者对医美及消费医疗信心,已经产生了明显动摇。那么,药企的集体入局,会改变这一局面吗?

医美行业“洗牌”倒计时

商业的本质是竞争。水面下,医美江湖从不缺乏商战实例,有投资人用空壳公司融资转手套现的,有创始人被做局踢出机构的。不过。从暗箭到明枪,从遍地出圈到殃及池鱼,近期玻尿酸“老大哥”华熙生物,与重组胶原蛋白巨头巨子生物之间发生的明面交锋,似乎还是业内头一次。复盘来看,表面虽是医美产品的成分争议,实则暴露了医美行业三大现实语境:

其一,技术标准缺失,目前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检测尚无统一国家标准,技术检测方法混乱引发了数据“罗生门”。

其二,当前正处在医美行业新材料迭代与“造富运动”格局重塑的关键转折时期,“概念炒作”与真实价值之间的矛盾,正被急剧放大。

作为典型案例,华熙生物的崛起路径极具代表性,其凭借玻尿酸原料的研发优势,不仅很早成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供应商,更推动中国站上该领域的全球制高点。然而深入分析可见,华熙生物的成功既源于扎实的科研积累,也受益于对医美概念的精准运营。

然而,行业风向瞬息万变。随着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企业携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入场,传统“玻尿酸三巨头”——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三大具备底层技术硬逻辑的公司均遭遇了增长瓶颈。更值得玩味的是,企业间的技术路线之争,已超越单纯的科学讨论范畴——如玻尿酸与胶原蛋白阵营的舆论交锋,被业内解读为技术话语权与市场份额的复合博弈。

纵观中国医美行业过去十年的爆发式增长,一个残酷的商业逻辑始终贯穿其中:作为消费医疗的典型代表,医美市场的增长引擎高度依赖技术概念的周期性迭代。这种“概念经济”的运行机制表现为:每一项医美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都会催生一批行业“新贵”,而上一代技术持有者,似乎都面临了市场价值的快速衰减。

行业内部甚至形成了“快消式医美”的独特生态,主要特点为:市场教育周期缩短;价格战来得越来越快,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体系崩塌。

其三,以营销驱动增长的路径依赖问题,和技术迭代带来的转型压力,现在同时存在于很多医美头部企业身上。在外部消费疲软,行业增速放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家企业的营销效果都逐渐在边际递减。

三大现状背后,实际是医美行业发展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必经阶段。面向未来,唯有用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通过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和产品迭代的三重创新机制,在维持技术溢价的控制产能扩张节奏,才能跑赢震荡的行业变革期。

重塑或构建三重创新机制的能力,决定了未来医美行业的格局。

如今,有多年底层技术积累的医美巨头“原生派”,选择以来时路去撬动未来:华熙生物依托微生物发酵技术优势向合成生物学纵深布局;昊海生科强化其医疗渠道的先天优势;还有像爱美客这样的,通过战略并购快速扩充产品管线,丰富在研储备,努力打通做药的本领,走MNC的路径。

以锦波生物为代表的“新势力派”,则凭借生物合成技术重构成本曲线,同时陆续与药界巨头合作,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和能力,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加速技术商业化,并巩固在高端生物材料市场的竞争优势。

另外,医美产业“洗牌”前夕,还有一波“势力”在搅弄风云——药械“跨界派”。

药界大佬们入场了

不能否定,医美还是那个不缺人追捧的消费医疗子行业,尤其对于药界大佬们来说。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达到6382亿元。这一领域不仅具备高利润特性,还拥有多元化的消费群体。

而药企凭借在技术储备、医疗资质、渠道协同和品牌公信力等方面的先天优势,医美无疑成为其拓展业务边界的重要增长极。

截至目前,有30多家药械企业跨界医美,并购、控股投资、代理与自研三大主线并进,产品研发又与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同时推动。

从全局来看,跨界医美的大矩阵中,能看到这样鲜明的站位:

首先,四大医药流通巨头开启医美“地盘争夺赛”,华润医药进行战略投资,国药集团有进口代理和全产业链布局动作,上海医药引进高端产品,九州通强化医美供应链,今年宣布拟投资奥园美谷,计划控股并整合其医美机构资源。四大“巨无霸”的布局逻辑均基于原有业务优势,如华润的资本运作能力,上药的品牌运营,九州通的渠道布局网络。

以九州通为例。九州通其实是国内最早开始进行医美产品布局的龙头企业之一。2016年起,九州通及相关方已开始医美板块投资,通过“投资+BD”的方式,在玻尿酸、重组胶原蛋白、重组贻贝粘蛋白、Ⅲ类光电射频热玛吉、溶脂针等多个新兴医美领域进行了布局,先后投资了玻尿酸巨头爱美客和胶原蛋白领域的领军企业巨子生物,完成了相关赛道的卡位。

而九州通切入医美赛道最大的底气,就是极强的网络和渠道覆盖能力。2024年,九州通医美板块的合作医美服务机构达10560家,同比增长84.81%,整体医美服务机构网络覆盖率近60%。渠道依托下,九州通还打造了自有品牌“安迹”。

紧接着,创新转型大药企正在医美领域积极探索差异化,代表者如华东医药,药企跨界做医美的典型,从引进伊婉系列,到少女针爆火,再到现在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医美产品矩阵布局,多个产品即将进入释放期,其已经成功在医美头部占位;复星医药,通过控股子进行医疗美容器械研发生产,并通过控股投资来布局医美服务端。

另一端,老牌中药、化药、原料药企业,靠医美找到了不错的新增长点,如云南白药、四环医药、通化东宝、江苏吴中、海正药业、常山药业。其中,四环医药,另辟蹊径角逐医美的新头部,从代理乐提葆成功到现在横跨医美价值链的完整产品布局,给传统药企转型打了一个漂亮的模板。

同时,医疗器械企业凭自身基础和研发能力集体入局,占据“械三证”(第三类医疗器械)赛道,如乐普医疗、爱朋医疗和佰仁医疗‌。

可以说,入局者越来越多,医美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扩容期,而繁荣下暗藏了技术代际更替的深层变革。随着药械企业凭借其研发基因跨界入局,行业竞争已从简单的产品迭代升级为底层技术体系的较量。这些具备药械背景的跨界势力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看似拥挤的医美行业,实则处于爆发前夜,市场容量虽大,但技术门槛正在指数级抬升。未来3-5年,行业将呈现两极分化: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洗牌中构建新的行业秩序,而缺乏创新能力的跟风者,或会悄然被挤出赛道。这种分化,本质上反映了医美产业从营销驱动向研发驱动的转型阵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