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口腔登陆港交所,市占率接近3%,华中王者也有焦虑?

随着我国居民口腔健康意识的觉醒和消费升级趋势的深化,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正经历从粗放扩张到精耕细作的转型阵痛期。
在这一背景下,华中地区口腔医疗服务龙头大众口腔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口腔")正式启动招股,拟于2025年7月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继瑞尔集团之后又一家登陆港股市场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
作为华中地区市场份额第一的民营口腔连锁机构,大众口腔的上市进程无疑为观察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态势提供了一个绝佳样本。
社区化布局与区域深耕,大众口腔的崛起之路
天眼查显示,大众口腔于2007年在湖北武汉成立,作为华中地区领先的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其核心特色是围绕小区构建口腔医疗护理网络,专注于在居民家门口提供温馨、便捷且价格亲民的服务,致力于为大众传递自信笑容。
以2024年的收入数据计算,该公司在华中地区所有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中排名首位,市场份额约为2.4%。
经过多年的布局扩张,大众口腔的医疗机构数量从2022年1月1日的77家增长至2024年12月31日的92家。这些机构包括4家营利性口腔医院、80家营利性口腔门诊部和8家营利性口腔诊所,分布在湖北、湖南两省的8个城市。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大众口腔的营收依次为4.09亿元、4.42亿元和4.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645.0万元、6703.8万元和625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大众口腔医疗服务网络的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15年至2018年,其机构数量从13家增至31家,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3.6%;2018年至2020年进一步增至67家,复合增长率达47.0%,属于快速拓店阶段。
但2022年至2024年,医疗机构数量分别为74家、81家、86家,三年复合年增长率大幅降至7.8%。
从业务构成来看,作为以小区为服务中心的口腔机构,大众口腔的综合牙科诊疗服务占比最高。招股书显示,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2022年至2024年,综合牙科诊疗服务收入分别为2.13亿元、2.37亿元和2.1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9%、53.7%和53.4%。
由于综合牙科诊疗服务周期短、频次高,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接诊患者人次分别为127927人次、140143人次和145252人次。同期,口腔正畸服务的人均就诊开支分别为627元、583元和510元。
总体而言,大众口腔近年来业绩保持稳健。凭借良好的业绩表现,公司在B轮融资中获得了中信证券投资、中元九派、致道资本以及李建生、李臻、陈巍、王宏、王青松等投资者的投资,B轮融资后投后估值为6.8亿元。
集采冲击与增长瓶颈,口腔医疗行业的存量博弈
近年来,集采政策的实施引发口腔医疗市场深度变革。面对价格下行压力与激烈竞争,2023年所有口腔医疗机构普遍将口腔种植服务费用下调25%-40%。
这一举措直接反映在大众口腔的经营数据上,机构口腔种植服务就诊人次的平均开支从2023年的1562元降至2024年的1332元。
从行业层面来看,集采政策显著压缩了耗材制造商和消费医疗机构的利润空间,导致相关企业业绩承受不同程度压力。
不过,“以价换量”策略也带来积极影响,推动了产品市场渗透率的提升。2023年作为集采落地后的首个完整会计年度,大众口腔迎来就诊人次增长高峰,全年口腔种植服务就诊人次达7.88万人,同比激增31.79%;口腔正畸服务就诊人次达14万人,同比增长9.55%。
然而,集采降价刺激市场的边际效应在2024年开始显现颓势。这一年,大众口腔种植服务就诊人次同比仅增长10.22%,口腔正畸服务就诊人次同比增长3.6%,增速明显放缓。
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增长也陷入瓶颈,大众口腔招股文件显示,中国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011亿元微增至2023年的1015亿元,增幅不足1%,预计2024年增长将进一步趋缓。
这表明集采虽提升了市场渗透率,但整个行业仍处于存量博弈阶段,市场内生扩容近乎停滞。
聚焦大众口腔的核心市场——华中地区,该区域作为中国重要经济发展区域,2023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约19.7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5.6%;总人口约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0%。
在此背景下,华中地区口腔医疗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从2019年底的1.4万家增加至2023年底的1.8万家,复合年增长率为6.9%。
预计到2028年12月31日,该地区口腔医疗机构数量将达2.4万家,2023-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0%,其中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数量预计按6.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8年底达2.2万家。
由此可见,未来单店营收难以实现大幅增长,行业增长更多依赖门店数量扩张,而这无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IPO后的突围战:规模效应与价值医疗的双重考验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以2023年华中地区营收为衡量标准,大众口腔在区域内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中位列榜首,市场份额约2.6%。
尽管如此,行业竞争格局极为激烈且高度分散——排名第二的企业仅拥有39家机构,却凭借2.4%的市场份额与大众口腔形成贴身竞争。
在业务结构层面,大众口腔面临医保政策带来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其收入构成中约18%来源于医保定点机构;另一方面,种植牙、正畸等医保目录外的高附加值项目仍占据较大比重。
随着2024年国家医保局提出“逐步将口腔种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一政策若落地实施,将直接冲击大众口腔非医保项目的定价体系。
反观竞争对手美维口腔,已通过“医保+自费”双轨模式有效分散风险,相比之下,大众口腔单一化的收费结构使其面临更高的政策风险。
为应对市场竞争与政策变动,大众口腔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张战略: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于华中地区新建80-100家医疗机构,并通过收购整合40-65家优质标的,持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这一战略的底层逻辑,是基于口腔医疗服务“区域性显著、可复制性强”的行业特性。通过提升区域市场密度,大众口腔试图在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人才资源调配等环节形成协同效应,放大规模优势。
然而,大规模扩张也暗藏风险。在行业单店产出普遍下滑的背景下,新设立的机构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培育市场;收购整合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融合、管理标准统一等问题,也将对公司运营能力构成严峻考验。如何提升非核心机构的盈利水平,已成为决定扩张成败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口腔的扩张并非盲目激进,而是依托其成熟的社区化运营经验与区域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公司计划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高附加值服务占比,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
作为华中地区民营口腔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大众口腔的区域优势已得到充分验证。未来,其能否在扩张过程中实现高效整合、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将成为突破区域发展瓶颈、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的核心命题。